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
材料一
(明初)洪武年间多次大规模移民,如把山西人口迁往南方,凡移民垦田都由朝廷给予耕牛、种子和路费;同时,水利工程也兴修起来。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明清史》 | (清朝)顺治年间,始定州、县以上官以劝垦为考成……开垦荒田,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康熙时,向某些垦荒农民提供耕牛、种子;“淮黄故道,次第修复”。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
材料二 清代原产于美洲等地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都被引入山西并有了大量种植。……特别是耐瘠耐寒的马铃薯的引入,使以前不能利用的荒山、滩涂得以利用,增加了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食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末紧张的人地矛盾,成为主要的救荒作物,有助于山西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民食问题的解决。
——摘编自杨茂林等著《山西文明史》
材料三
明代《流民图》(局部) 画家周臣创作于1516年明武宗时期,流离失所的难民共二十四人,写实生动。 | 清代农民卖儿卖女图 清朝中期以后,很多农民变成流民,以乞讨为生。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