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 第20课狼

文言文阅读

《狼》和《鸡报恩》

【甲】《狼》原文。

【乙】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有买鸡充馔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刈麦曝____门外,群鸡忽千百齐 , 围绕啄食。媪持杖驱之,东散西聚,莫可如何。喧呶间,住屋五楹,訇然摧圮 , 鸡乃俱惊飞入山去。故邵子曰:“禽鸟得气之先。”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馔(zhuàn):食物。②喧呶(náo):闹嚷。③訇(hōng)然:形容巨响声。④圮(pǐ):毁坏,倒塌。⑤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

(1)、小海誊抄【乙】文时,“会刈麦曝门外”的横线处漏了一字,请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乙】文中补全。
(2)、根据表格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原文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刈麦曝门外

查阅词典法:①会合;②会见,会面;③机会,时机;④领会;⑤恰巧,正好;⑥必定

(填序号)

群鸡忽千百齐

参考成语法:人迹罕至、蜂拥而

喧呶间

课内迁移法:欲行(《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鸡乃俱惊飞入山去。

(4)、请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完成资料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

狼的肖像

与“狼”有关的成语

蒲松龄眼中“狼”的形象

(5)、同样是讲人与动物的故事,【甲】【乙】两文作者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肯为城市“点绛唇”
      ①去石家庄出差,我特意跑了一趟九中街,去看一个叫王月的女孩留在那里的作品。虽说此前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那些可爱的画作,但是,当我把自己送到那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树洞画”面前时,还是略略吃了一惊。很想问问那个或许已被新的灵感拥抱的女孩,当初,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触动,使你毅然拿起画笔,走上街头,发誓将大树上、电线杆上每一处寒碜的缺憾统统改写成一种令人万般惊喜的完美?你是怎样知道,那幽暗的树洞里居然住着灵异的猫咪、憨顽的浣熊、俊美的鸟雀甚至一泓春水、一轮朝日?只有你,愿意迎着寒风将它们一一呼唤醒、引领出,让它们以诗意的亮相点亮路人寂寞的眼眸。亲爱的女孩,这么多年了,大树沮丧地带着丑陋的伤疤活着,连它们自己都不知道,那个一直令它们羞于示人的所在,竟可以在瞬间变成堪为万人驻足、万人瞩目的佳妙风景!
      ②我敢说,这座城市里画技比你高超的人多得是。但是,他们那有可能睁开的慧眼被某种东西永久地蒙上了。他们不能、不愿或不屑让自己蹲在一棵棵大树前,用尊贵的画笔与一张张怪异的嘴巴交谈。他们那荣耀地以平方公尺论价的画作,只应该高悬于堂皇的展厅,静卧于精美的画册,甚至,变身为拍卖槌下一个节节攀升的天文数字。他们走在千疮百孔的城市,没有觉得那一处处扎眼的缺憾与自己有什么关联,所以,他们坦然走过了那些惹人叹息的树洞。
      ③在水泥的森林里,安放着一个个叫“家”的地方。在那里,人们穿着拖鞋走路,几案上一尘不染,饮水机穿着蕾丝花裙,遥控器穿着锦缎套装,就连桌椅都穿着合脚的小袜子。但是,这屋子里的人一走出去就立马变成了另一个人。这天地之间究竟是谁的家?阳光可有主?空气可有主?花草可有主?树木可有主?有主与无主,与我有何干?所以,这些人听不到树洞在叹气,即使听到了,也觉得那是个不可更改、不必更改的存在。他们不操心一棵树的美丑,就像不操心天边一颗星星的明暗。
      ④只有你,亲爱的女孩,你陡然生出了打扮这城市的心思。就像在晨曦里为自己涂一点心爱的口红,你自然地俯下身,为城市“点绛唇”。
      ⑤创意。他们把这个词献给了你。你一定知道赖声川关于“创意”的那个美妙定义:创意是一场发现之旅——发现题目,发现解答;发现题目背后的欲望,发现解答的神秘过程。太多的人,匍匐于别人发现的问题之下。为一个现成的问题寻找答案,成了许多人终其一生的事业。就在这众人司空见惯的灰颓境况里,不安分的心,抽出了一茎羞涩的新绿。它要长成一株怎样的植物,它只能问自己。
      ⑥自己是自己的河,自己是自己的岸。自己是自己的出发,自己是自己的到达。
      ⑦好想逗逗那个曾戴着紫色绒线帽一丝不苟地在九中街作画的女孩,你画了多少平方公尺?你得到稿酬了吗?面对这俗气的问题,你笑了吧?宝贝,你的润笔,是风吹树梢的祝福,是我与路人举着相机寻找最佳角度的欢悦,是一只可爱的小狗与树洞里的小狗对视时刹那的愣神儿……
      ⑧据说,树洞画是你的毕业设计呢。不管你的导师给你打出了怎样的分数,我,以及和我一样幸福地分享了你一颗美心的人,都愿意在那分数之上再为你加分!
      ⑨——王月。我在心里轻唤着你的名字,如同轻唤着我的女儿。你可知,你用一种异乎寻常的抚慰,让我重爱了这憾迹斑斑的人间。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坷,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将也。世人婚末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①,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

[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