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 专题四课外文言文阅读4篇

同学们发现文学作品常把动物人格化,甚至赋予动物象征意味。请你和他们一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小题。

【甲】蒲松龄《狼》全文。

【乙】卢仁畜二鹤,甚驯。后一创死,一哀鸣不食。卢仁勉力饲之,乃就食。一旦,鹤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吾不尔也。”鹤振翅云际,徘徊再三,乃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乡间。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卢仰曰:“若非我侣也? 果是,即下之。”鹤竟翩翩而下,投于卢怀中,以喙牵衣,旋舞不。卢引之归。卢视之如赤子,鹤亦知人意,侍卢若亲人。后卢仁殁,鹤终不食而死,族人葬之墓左。

【注释】①创(chuāng):受伤。②归卧:辞官还乡。③曳杖:这里指拄着拐杖。

(1)、请你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

(2)、理解文言字词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请你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吾不尔

成语推断法

放纵不

旋舞不

手不

引之归

查阅词典法:A.顺,如意;B.成功,实现;C.于是,就

(填字母)

(3)、【甲】【乙】两文中的动物都被人格化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并写出其中动物所蕴含的人的特征。

人格化指赋予动物、植物、非生物以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文学艺术手法,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句子

译文

人的特征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以喙牵衣,旋舞不释。

(4)、下面是【乙】文序言中的语句,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意。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其存心……鸟能反哺,羊有跽(jì)乳,其存心皆可以为朝廷旌仁孝而扬德威。然则物何异于人哉? 微独无异,抑恐世之不若者众矣!

举一反三
诗歌鉴赏

【甲】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乙】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 , 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飘然有出尘之想。①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A.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B.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以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敬夫:张栻,字敬夫,号南轩,理学宗师,“湖湘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好友。②高墉:高墙,城墙 ③晻:昏暗不明。④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⑤汲汲然:焦急迫切的样子。⑥次第:逐一陈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