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曾先后经历洋务派“以夷为师”、维新派“以日为师”、革命派“以美为师”和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但最终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并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有机结合,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改编自《党史半月谈》2021年第9期

(1)、材料一中哪一幅图片可以作为研究材料二中“以俄为师”的史料?写出它的史料类型。
(2)、依据材料二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涉及的从“走他国路”到“走自己路”的五例史(每个阶段1例)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即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础部门。到 1830年,工业革命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望尘莫及的。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都成倍地增长……工业革命使英国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极大的优势。英国凭借廉价的工业品和强大的海军成为世界霸主。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材料三: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2014年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