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杨浦区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质量调研试卷
小杨阅读《红楼梦》时,对小说中的“大观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此进行一番学习和探究。以下两则材料分别摘自《名家谈大观园》一书中的两篇文章。
材料一:
①大观园遗址现在何处?旧红学家们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塑造大观园园林形象那样逼真如画,绝不是空中楼阁,凭脑子空想出来的,必有园林实物作它写作的对象。既有园林实物,它的遗址就不难寻找。
②有人说南京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童寯著《江南园林志》说:“清乾隆初,袁枚购江宁隋织造园,改称随园……惟今已无迹可寻。”但现在还保存有反映随园景物的图画,可以从画面上看到随园园林的形象。清中叶时期绘的《载酒访随园》横幅是写实的画,画的中轴上方是一座三层楼阁,还有一带走廊及部分复道,隐约联系着厅堂院落。楼前一面池水,池的南方有岸有桥,池边还有亭榭及小山头、绿树、竹林。看上去完全不像大观园的山池布置及院落、厅落、桥亭等的安排。要说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不会使人信服。
③另一说北京城内西北角上恭王府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恭王府侧紧接另一王府;恭王府后园内西北角上又有泉水流入,沿着东墙下面一直通往东南角,转向正西。而《红楼梦》上说的大观园在宁、荣二府之后,也在两府之间;园内水源是利用宁府后院北墙角引来的活水,从东北山凹里引至西南上。但是大观园的建筑数目不少,规模甚大,而恭王府后花园只有几处旧院落遗址,说是像怡红院、潇湘馆、李纨住宅等建筑,实在牵强附会。
④大观园一进大门就是一带翠嶂,气魄不小;园地东面“山之高处”足以建凸碧堂赏月,池水深阔,能泛舟游园;园中建筑有殿堂、楼阁、佛寺、尼庵、庭院、馆庄,还有亭榭、长廊联系其间,远非私人园林可比。至于建筑形式有“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大门顶是“筒瓦泥鳅脊”,都像南方建筑风格。由此可见大观园具有皇家花园的规模,又兼有南北园林的特点,说南京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或北京恭王府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都是似是而非的。
⑤不过,北京、南京两地曹雪芹都住过多年,要研究大观园,这两处是值得考查的。大观园是用文学语言反映现实的古典园林建筑,是曹雪芹在生活实践中吸收当时的一般园林建筑的素材,通过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来的园林艺术形象。所以我们要想在现有的古典园林实物或遗迹中去找出和大观园一模一样的,是找不到的。
(戴志昂《谈〈红楼梦〉大观园花园》)
材料二:
①记得六十年代初期,有过“京华何处大观园”的讨论热潮,有人就说北京恭王府及其花园是小说里的“荣国府”和“大观园”。尽管我完全不同意恭王府花园等于大观园这种简单模式,但说来又奇,许多人来到恭王府花园,却总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大观园”[1]的感觉。②恭王府花园现名萃锦园,始建于清代乾隆后期,到了同治年间归恭王奕诉后,他对这
处府园作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和改建工程,而且调整布局,增置山石林木,有些地方可能按着《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意境作了设计。这个园林叫“萃锦园”是民国以后,奕诉的孙子溥心畲命名的。奕诉的两册手稿残本,都题作《萃锦吟》。还有奕诉的次子载滢在他的《云林书屋诗集》中,写了总题为《补题邸园二十景》的组诗和小序,详尽地介绍了每处景色的位置和命名特点,就有许多类似“大观园”[2]中的题景和描写。“大观园”里有四十多景,萃锦园没有那么多景,也可能比不上它的优美,但这二十景的名称却和“大观园”里的十分相近,有的完全相同,我认为这绝不是无心的巧合。
③倘若要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不妨像贾宝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样,进入“萃锦园”,选几处重点园景,对比着看看,两园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得到更加令人信服的印证。
④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在搞“穿凿”“比附”的把戏。在此不得不再多说几句。这座府园有确切文献可考的,是清代乾隆四五十年间大学士和珅就某一废弃宅园遗址兴建的。现存有很多清代康熙甚或更早的建筑实物,这里一直要到同治年间才最后建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因此,这座府园连同它的园景题名,都是较晚才有的,这就是为什么萃锦园酷似“大观园”的奥秘所在。恭亲王奕诉也许就是个“红楼迷”。他把自己的府园仿照“大观园”[3]改建起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⑤恭王府不是“荣国府”,萃锦园也并非“大观园”,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王府,具体而微的“大观园”[4]。何况它是北京目前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座不可多见的古代建筑和艺术园林胜处。
(顾平旦《从艺术的“大观”到现实的“萃锦”》)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