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践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材料二: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疆拓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各中原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国已经凝聚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A政治力量渗透达到了底层;B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C而在文化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四:
材料五:(太和十八年十二月,494年)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一 见下表。
图一 | 图二 |
秦新破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中国通史》 |
材料二 见下表。
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 ||
皇帝纪年 | 公元纪年 | 郡级政区 |
汉高祖十二年 | 前195年 | 15郡 |
汉文帝十六年 | 前164年 | 24郡 |
汉景帝中元六年 | 前144年 | 68郡、国 |
汉武帝元封五年 | 前106年 | 108郡、国 |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