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说明文文本阅读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①“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②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③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④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⑤“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阳光动力2号”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 B、“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C、“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来源于燃料消耗,油电转换。 D、“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联系上下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这架太阳能飞机”指的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小题。
                                                                                                                       雪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题。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更加生气,并且用更加严厉的方式教训我们。。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石拱桥

       ①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⑤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黄鹤楼

①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明珠。

②黄鹤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3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当时它被作为军事瞭望塔而建。黄鹤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③黄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美学。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它的建筑风格在多个方面展现了其独特之处。首先,其横尖顶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显得高耸挺拔,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这种设计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并不常见,显示了黄鹤楼在建筑艺术上的独特地位。其次,黄鹤楼的层层飞檐①设计也是其建筑风格的一大特点。每一层都采用飞檐设计,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轻盈飘逸。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美学。此外,黄鹤楼的雕刻和绘画也是其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雕刻和绘画以黄鹤为主题,通过精美的工艺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雕刻和绘画不仅为黄鹤楼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使其成为了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建筑。

④除了这一点 , 黄鹤楼的文化底蕴深厚还表现在它是诗歌文化的象征,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里诞生,如著名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就是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留下的不朽之作。而且,黄鹤楼还有许多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丰富了黄鹤楼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如“黄鹤仙子”“吕洞宾跨鹤过江”等传说和故事,都与黄鹤楼紧密相连,成为了黄鹤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在现代社会中,黄鹤楼更是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地标。它不仅是武汉市的象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黄鹤楼的存在提醒着我们要珍视、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黄鹤楼也是旅游胜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注:飞檐:是传统中国建筑的一种特色檐部形式,其特点是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形成一种飞举的姿态。】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金属与微波炉,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 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 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 几乎不能通过, 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 1μm(10- )。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 作用下加速运动, 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 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 度会令金属 hold 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 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 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 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 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 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 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 热量会很快传给周围的 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 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 电场强度是不 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 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 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 而非金属勺, 微波炉运转时, 叉子的尖端部位就 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 一个可能是要钱, 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 汞虽为液态, 但也是金属, 而且有毒。 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汽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