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孟尚书书

(唐)韩愈

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①,则之墨②。”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 , 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 , 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选自《韩愈文-与孟尚书书》,有删节)

【注】①杨:杨朱派   ②墨:墨翟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在方册          方册:书籍 B、不为威惕          惕:恐惧 C、礼乐崩而夷狄横    横:横暴 D、以至于今泯泯也    泯泯:灭绝,消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求福利也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其亦有说                    其皆出于此乎 C、孟子辞而辟之                蟹六跪而二螯 D、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重为乡党所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答复孟尚书的信中,阐述了自己行事立身不愧天地,不愧苍生,无所惧怕,不会因为担心释氏降祸或想求得好处而改变自己对圣贤之道的坚守。 B、文章中对信奉者认为佛家会带给人祸患的说法,表示了怀疑,并从佛者的行事上分析,无论佛家是君子还是小人,这个说法都立不住脚。 C、杨墨学说曾阻止了儒家圣贤之道,韩愈与杨雄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作用,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 D、杨墨盛行,发展到后来,以致秦焚书坑儒,后虽汉代重兴儒道,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韩愈排斥佛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儒道危在旦夕、衰微灭绝的可怕境地。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

②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武帝第三子也。永初元年,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是岁来朝,会武帝当听讼,仍遣上讯建康狱囚,辩断称旨,武帝甚悦。景平二年,少帝废,百官议所立。是时,司空徐羡之等新有弑害,及銮驾西迎,人怀疑惧。帝曰:“诸公受遗,不容背贰;且劳臣旧将,内外充满,今兵力又足以制物,夫何所疑!”元嘉元年秋八月丁酉,皇帝即位于中堂,大赦,改元。戊戌,拜太庙。十五年,立儒学馆于北郊。十六年,命著作佐郎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各聚门徒,多就业者。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言政化,称元嘉焉。二十二年九月葵酉,宴于武帐堂,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赐馔。日旰,食不至,有饥色。上诫之曰:“汝曹少长丰佚,今使尔识有饥苦,知以节俭。”二十六冬十月甲辰,以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为征北将军。二十七年二月,魏军攻悬瓠以军兴减百官俸禄三分之一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众至瓜步声欲度江都下震惧壬午内外戒严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帝登烽火楼极望,不悦,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庶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在予过矣。”甲申,使馈百牢于魏。魏太武帝自瓜步退归,俘广陵居人万余家以北,所过州郡,赤地无余。三十年二月甲子,帝崩于合殿,时年四十七。帝聪明仁厚,雅重文儒,躬勤政事,孜孜无怠。于时政平讼理,朝野悦睦,自江左之政,所未有也。又性存俭约,不好奢侈。车府令尝以辇篷故,请改易之;又辇席旧以乌皮缘故,欲代以紫皮,上以竹篷未至于坏,紫色贵,并不听改。其率素如此云。

(节选自《南史·宋文帝本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 , 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有删改)

学问之道无 , 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钞书百字,看书少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