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图文材料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料一
在(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资料二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很明显,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第6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某校开展了“魅力古绍兴,实践大课堂”研学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试问(君)权既下移,国谁与治?民可自主,君亦何为?是率天下而乱也!”
材料二:“变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暑,天以善变而能久。火山流金,沧海成田,历阳成湖,地以善变而能久。”
材料三:“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材料四:“虽以匕首吾胸,吾犹必大声疾呼曰:敢有言以社会革命与他种革命同时并行者,其人即黄帝之逆子,中国之罪人也,虽与四万万人共诛之可也。”
材料五:“所抱着革命思想的中国人,约略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人数最多,包括那些因官吏的勒索敲榨而无力谋生的人;第二类为愤于种族偏见而反对满清的人;第三类则为具有崇高思想与高超见识的人。”
【思想是一种指引】
材料一:“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立完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摘自康有为《立宪会议》
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l年)秋天起事……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剪辫子,放足之风席卷全国,先生的称呼代替老爷,人们的精神得到解放……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成民国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
【思想是一种力量】
材料三: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风起云涌。
材料一:……小学终,至四书。……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从一元走向多元;三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鸦片战争时期非常有限度的开放,到洋务运动时期开放的扩大,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面开放,这就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肘候。
材料三:“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董必武同志题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