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文言文阅读理解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哉?”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田间书杂言》)

注释:①瞬:眨眼②奚其获:哪里能收获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步自横溪  (尝:曾经) B、其甲得鱼多且易取  (至:最) C、投竿问甲日  (乃:就) D、意成乎也  (道:道理)
(2)、文中加点词和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亡所获也  有志者事 B、下钓  想设法 C、知有我而不知有鱼  不求有功求无过 D、其教  数家珍
(3)、文中画线的句子正确的断句的一项是(   )
A、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B、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C、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D、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4)、翻译句子

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哉?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阅读

《聊斋志异》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焉。既醮,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情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醮词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体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入,哀求邻温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系,再犯不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姬怂恩之,始纳焉。灌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大异往昔。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谁诃:责备呵斥。

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

杨万里

欧阳修

【甲】岳阳楼记

(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宋史·杨万里传》

(节选)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胃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 ,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丁】醉翁亭记

(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闷歌行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日,气力穷时会自休。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⑩近看:做近期、短时间的估计。 ⑪远:往时间再长一些估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