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题表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延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义民……”(意为:我将中国作
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
何尊示意图及其铭文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③修筑万里长城④统一文字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尽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
——《史记·平津候列传》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的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照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中国政治制度史》
【思想文化】
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统一思想,采取了什么政策?
【制度创新】
郡县作为遍布全国的统治机构,承上接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由中央任免郡县主官,使中央政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和集中力量得以强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在南越、河套地区设置郡县,能有效地掌控新征服地区,完成从军事占领到行政统治的转变。郡县制开创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先河,虽后世有所损益,但基本框架并未改变。
——摘编自黄栋法《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①②名称。依据材料二文字材料,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中外交流】
材料三
(3)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