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5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

(《宋史·杨万里传》)

材料二:

“秀江桥”三大字,焕学尚书谢公谔书也。桥作于何时?属役于淳熙丁未之冬,僝功于己酉之秋也。作之者谁?县尹李君景和、邑士丁君南隐、承奉郎谢君岘也。

秀江故无桥,舟子专波涛以为利,过者病之。兹役之也,是岁江西大浸,氓莱其色。提举常平使者陆公洸以闻,诏行振贷。公奉诏错事,旁招乡里修洁之士,志于氓而肯力于公上者董之。于是临江军新喻县之士民合词以告于县尹曰:“丁君某可。”县尹具书礼门三请,君既至,与县尹言于常平使者曰:“饥民不加少,而廪粟不加多,将奚以周?官有不周之周则氓受不惠之惠谓宜如范文正公兴役于饥岁可乎?”使者曰:“诺。”县尹、丁君及谢君,耆老而告之。工正等六百人皆曰:“诺。”

于是僦氓为工,造舟为梁。遐迩奔凑,运木挽土。日千其人,二十有奇。桥成,溯而望者,若凫鸥之泛清波而将翔也;履而过者,若乌鹊之梁天汉而不没也。往来之济者视渊为陵,视冰为炭,视惊涛为坦涂。县人录其役,谒余记之。

夫见冬涉者其心恻,见春溺者其颡泚然舟子专济人之役,而心不动焉,或利之也;有司居济人之位而政不及焉,或牵之也;士君子旁观动心而力不至焉,或不位焉者也。今陆公庸李君,李君位焉而莫之牵;李君庸丁君、谢君,丁君、谢君不位焉而莫之辞;丁君、谢君庸饥氓,饥氓利焉而莫之怨。夫惟饥氓利而舟子始不利,夫惟舟子不利而邦氓始大利。然邦氓之利大之难乎,久之难乎?大而不久,邦氓之利其不复为舟子之利乎?未可知也。

(杨万里《新喻县新建秀江桥记》)

【注】①戢:收敛,约束。②僝功:筹集工料,以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③僦:雇佣。④颡泚:心中惭愧、惶恐。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官有不周之周A则氓受B不惠之惠C谓宜如范文正公D兴役于饥岁E可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兴,发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兴利除弊”中的“兴”意思不同。 B、及,到,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及”意思相同。 C、属,即“请托,嘱咐”,与《赤壁赋》“举酒属客”的“属”意思相同。 D、抑,意为“还是”,与《齐桓晋文之事》的“抑王兴甲兵”的“抑”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杨万里受张浚举荐,入朝担任了临安府教授,后因为父亲守丧而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 B、材料二开头介绍了秀江桥修建的起始时间与几位主要的筑桥人,后对建桥的始末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C、材料二中作者以浪漫主义笔法描绘了秀江桥建成后的形貌与作用,新喻县百姓不再惧怕江水惊涛了。 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建桥之前相关官员处在周济百姓的位置却没有推行政策,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属于利益牵涉者。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

②然舟子专济人之役,而心不动焉,或利之也。

(5)、材料二中新喻县秀江桥为什么能用二十多天就建成?请简要分析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 , 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 , 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高崇文 , 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为之;贫不能者畀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署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 , 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②畀(bì):给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 , 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