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境②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②索靖:晋代书法家。③布:铺开、展开。④裘:皮衣。⑤因:于是。
卑——碑(古碑)
——
→→→(宿其旁观)
鸲鹆(qú yù)学舌
ㅤㅤ鸲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②而调(tiáo diào)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shǔ shù)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④言也,曷⑤(hé)若我自呜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____。
【注释】①鸲鹆:俗名“八哥”,一种经过训练后能学人说话的鸟。②罗:张网捕捉。③调:驯养,调教。④未尝:未曾,没有。⑤曷:岂,难道。
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②索靖:晋代书法家。③布:铺,展开。④裘(qiú):皮衣。⑤因:于是。
(一)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二)
“破”与“有神”①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②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③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④。
——[清]袁枚
【注释】①“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盖:句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③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④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 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①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 , 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翅水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速:立刻。
【材料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材料二】夸父①与日逐走,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④。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⑤。
(《夸父逐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入日:进入太阳光圈。③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④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⑤邓林:桃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辄:立即,就。②邪:同“耶”,语气词“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