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核技术的诞生

核技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并逐渐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自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后,镭和钋的相继发现,人工放射性的发现和原子核模型的建立,以及同位素示踪概念的引入,“核”探索不断进步。直到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标志着核技术的正式诞生。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核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包括核能发电、医疗诊断和治疗、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

【材料二】

核污水的排放

①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东京电力公司无视国内外民众的反对和抵制,坚持将“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启动排海。经过17分钟,核污染水就经由海底隧道流进太平洋。日本计划今年排放31200吨,整个排海工作预计持续30年。第一阶段排海将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②东京电力公司于10月5日开始进行核污染水的第二轮排海,与第一轮排放时长和排放量完全一致。

③日本排放的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除了氚以外,还含有碳-14、锶-90、铯-137、碘-129、钚-239、镅-241等63种放射性物质,有的“寿命”长达几十万年。

【材料三】

核污染的影响

破坏类型

核污染影响

预防和干预



水源中的核辐射会导致水体污染,污染物质在水中的扩散速度快,直接威胁到自然和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人体在吸入或摄入放射性核素后,它会衰变并释放出能量,进而对内脏造成伤害,特别是造成组织器官的慢性损伤和免疫系统损伤。人体经历核外照射后容易诱发急性辐射病、免疫缺陷等影响、基因突变、遗传效应等。

饮食选择:选择来自可靠供应商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物。

饮用水安全:确保饮用的水源是安全的。

关注政府发布的信息:密切关注政府发布的有关核废水排放和相关环境状况的信息。

关注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风镜、帽子、面纱巾,扎好领口、袖口和裤脚口,以免暴露部位和空隙处遭受污染。

做好食品和饮用水的管理工作:在还未受到污染时,做好防护。

核能发电站和核武器试验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质,污染空气,这些物质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滋生新型病菌,增强气候异常变化。

核辐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波及范围十分广泛,这不仅涉及到物质财产的损失,也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受了辐射生长的农作物和水产品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容易引起人们的健康问题。

【材料四】

核科学的发展

①随着核科学的发展,核能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网友“不会飞的小鸟”在某网络平台创建贴吧:“且看核科学领跑世界”,网友们纷纷留言:

②网友1:核电作为清洁能源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有助于减轻温室效应,改善气候环境。其所消耗的核燃料占地规模小,能源供应安全,将是未来社会最好的能源选择。

③网友2:医学越来越受益于核技术,许多病症需要用放射性物质来检查,治疗和预防。如,CT检查就是向人体引入安全剂量的放射性核素作为显像剂,让放射性核素作为“导游”,核医学设备作为“摄像机”,带领医生来了解脏器功能,辅助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检查。CT检查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④网友3:核技术也应用于农业改良。通过辐射技术,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控制有害昆虫、消除微生物感染等,进而增加农业产量和食品安全性。

⑤网友4:在核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勘探地下水源,并且在核技术的帮助下发现水坝受损或水坝渗水。此外,核技术还能淡化水、扫雷、考古的年龄测量和刑事侦察等。

(1)、下列探究不能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一项是(   )
A、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东京电力公司排放的核污水对人类和环境可能会造成长期的潜在危害。 B、放射性同位素是挥发性的物质,不单单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于土壤、空气中,所以对农产品、日用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C、人类通过食用海产品,会间接地摄取海水中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体内放射性物质积累超过允许量,就会引起慢性射线病等疾病。 D、核科学技术不仅对人类的生活,而且对世界的格局变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展望未来,这一技术仍将是令人瞩目和充满希望的。
(2)、 阅读网络上铺天盖地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新闻后,小高变得忧心忡忡,觉得核污染无处不在,请结合材料三给小高解忧。
(3)、 阅读材料四,说说网友2的跟帖采用了什么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何作用?
(4)、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行为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和发展的思考。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以下观点,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观点①:健康的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是最重要的,核科学潜藏着很多危机,应抑制核技术的应用。

观点②:人类需求和经济发展是首要的,只要核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有益,就应该大力支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锦鲤”的主题阅读“转发这条锦鲤,好运不断,心想事成!”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经常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在这里,“锦鲤”已经不只是一种 鱼,更是一种符号——它既可以是锦鲤,也可以是王思聪、杨超越、魏璎珞,或者是最近的 “信小呆”。

作为鱼的锦鲤

    在网络时代之前,作为鱼的“锦鲤”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已被赋予很多鱼之外的涵义。 在中国的典籍中,不难找到带有神话色彩的相关传说。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记载了鲤鱼驮人升天成仙的传说,将鲤鱼作为仙人的坐骑;东汉的《三秦记》已有鲤鱼跃龙门的故事。

    梁代陶弘景认为,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可见当时的鲤鱼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至唐代,“锦鲤”二字开始出现在诗中。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黄滔《成名后呈同年》中都出现了“锦鲤”。鲤鱼成为可供欣赏的品种。

    需要说明的是,诗句中的“锦鲤”一般认为指“鳞光闪烁的鲤鱼”,并非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锦鲤。

    现代锦鲤诞生于 19 世纪的日本,祖先应是原产于中国的鲤鱼。由于鲤鱼本为黑色,因变异而颜色艳丽、带有花纹的鲤鱼颇为少见,当时人们将这种鲤鱼称为“神鱼”,后来又衍生出“变种鲤”“色鲤”“花鲤鱼”“模样鲤”等说法。

    有文章考证,日本人兰木五助 1889 年培育出现在红白锦鲤的原种。此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养殖,反复作交配、改良,锦鲤的色彩愈发丰富绚丽,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中国红鲤鱼、金鲤鱼的色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锦鲤开始成规模进入中国。

锦鲤的“信仰之跃”

    今年 2 月发表在《新闻研究导刊》中的一篇论文统计,在微博指数页面以“锦鲤”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涉及此话题的人群年龄分化明显:12-34 岁的用户占87.62%。

    文章将这种被称为“日常迷信”的“在线祈愿行为”看作一种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并认为这呈现出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当锦鲤成为一种“转运符号”,它开始成为网上的一张张图片。各种冠以“锦鲤”之名的“转运”图片涌现。

    此前支付宝抽中的“中国锦鲤”中奖者“信小呆”一夜爆红,两天内狂涨 85 万微博粉丝。写出“超级锦鲤”文章的公号作者在之前给读者的回复中坦言:“公号变现方式很多,当下 80%都是靠广告费。”只要能吸引流量,账号价值就能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陈歆磊表示,此类转发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病毒式营销”,其特点是速度快、扩散性强、内容有趣或搞怪,“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做一个很好的包装,这样大家乐意去分享转发”。

转发“锦鲤”需谨慎

    “转发又不要钱,不转白不转”的行为真的没有代价吗?方可成认为,社交媒体时代并非文章好就能传播广,这种文章刷屏的后果就是让公众注意力被绑架,社交媒体上其他有价值的内容被淹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公众号却收割了大批流量,“真正只赚不赔的只有公众号”。

    对于“锦鲤崇拜”,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解释称,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外控型个体”,他们通常认为事情的结果是由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越是外控型的个体,越是觉得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更加焦虑。“转发锦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未知的恐惧感。

    “转发‘锦鲤’除了求好运以外,还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是一种紧跟热点的表现。年轻人的目标大多是未来导向,动动手指转发没有成本,而且心理暗示如果对未来有帮助岂不是更好。”张昕认为,转发锦鲤并不会让你真的心想事成,但有可能减少眼前面临的无助和失控感。

    “营销的本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陈歆磊认为,消费者要想防范此类虚假营销,最关键的就是不要抱着占便宜的心理,“某些‘锦鲤’营销已涉嫌欺诈,其成功的核心就是把握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态,本质上和电信诈骗并没有区别。”陈歆磊指出,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一些法律法规还存在滞后或空白,消费者需注意保护自身权益,而工商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市场健康。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