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综合三考试试卷

阅读
职业
汪曾祺
    ①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②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③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④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⑤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⑥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⑦壁虱药!蛇蚤药!
    ⑧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蛇蚤药。
    ⑨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⑩“卖杨梅——”
    ⑪玉麦粑粑——!”
    ⑫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耙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⑬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⑭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惠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⑮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⑯椒盐饼子西洋糕!
    ⑰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⑱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⑲椒盐饼子西洋糕!"
    ⑳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㉑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云南的一个地名)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 A。椒盐饼子西洋糕!”
    ㉒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㉓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㉔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㉕昆明人读字不走鼻音,:饼子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㉖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㉗这一天,上午十-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外婆大概炖了肉)。他妈已经先去了,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 是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 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咄喝了一声:B。捏着鼻子吹洋号!……”

 
(1)、【感知·人物心理】文中A、B两处是卖糕饼小孩发出的吆喝,请你以第一人称写出两处吆喝时小孩的心理活动

吆喝声

小孩的心理活动

A.“椒盐饼子西洋糕!”

  。

B.“捏着鼻子吹洋号!”

(2)、【梳理·小说情节】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你觉得这篇小说的高潮出现在何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判断依据。
小贴士:小说的高潮是矛盾冲突的激烈处,还是凸显人物形象、揭示主题之处。
(3)、【探究·“延迟”艺术】卖糕饼孩子是小说主人公,但作者写了好几种叫卖声后,才写卖糕饼孩子的叫卖声,并且花了大量文字介绍椒盐饼子、西洋糕以及食客的情况后,卖糕饼的孩子才正式出场.请你对这种“不合常理”的延迟安排作出分析
(4)、【体会·写作风格】有人说,汪曾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艺术文化、语言文化......请你结合本文相关内容,根据提示,填写下表.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小说味?谈谈你的观点

文化

本文相关内容

民俗文化

苗族女孩的苗家打扮、 

美食文化

杨梅、玉米粑粑、

艺术文化

吆喝声谱曲、改编

语言文化

吆喝叫卖声

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化味”,是否会冲淡小说味?我的观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儿子,感谢有你
①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从打工的地方请假匆忙赶去,尽管我破例打了车,但还是迟到了。敲开你们教室的门,我迎着那些讥讽的目光走到你的座位上时,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歉疚。而你则扬着小脸,伸手帮我擦擦额头的汗,递过来你的小水壶:“妈妈,你喝口水。”刹那间,我感觉到了来自四周不一样的目光———儿不嫌母丑,你的不轻贱和体贴令那么多人对我们母子刮目相看。
②家长会结束了,你的班主任让我留一下,你则跟老师替我请假:“老师,我妈得回家给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做饭了,可不可以先走一会儿,有什么话,我回家学给她听,我保证不漏一个字。”班主任摸了摸你的小脑袋,送我到校门口,她说:“韩流妈妈,说实话,班里四十多个孩子,韩流最让我心疼,那么懂事那么大气。你说,就这样的孩子,将来能不出息吗?机会的雨点不砸他砸谁啊!”
③晚上,你放学回家时,我在楼下等你。看到我,你的小嘴张成了0型:“妈,你去相亲啊?”我假装打你,说:“不管以后干的活多脏多累,我也得打扮自己,不能老给你丢分。怎么样,你妈还行吧?”你马上跳起来回答:“绝对美女!”那一刻,我真想抱你,可是,我很快发现,虽然你只有 一米三,很瘦,但在妈妈的心里,你已经长成了一棵亭亭的树,令我想到依靠,而不是拥抱。
④你上初中的那三年,我们分别送走了爷爷奶奶,那个拥挤的家一下空荡下来,心,似乎也空了。那天晚上,你做的饭,临睡前,你给我和你爸打的洗脚水,边洗边说:“以前光给爷爷奶奶洗了,现在你们终于也有这待遇了。”儿子,那一刻,我真想对你说,不要向妈妈学习,因为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太累。
⑤就在我们生活的担子越来越轻的时候,爸爸的情绪越来越糟糕。在他39岁生日那天,你用多日不吃中饭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买回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然而,推开家门,等待你的是爸爸割腕自杀后的惨烈场面。上初三的你,先用毛巾扎住了那还在淌血的手臂,然后拨打了120,直到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爸爸脱离了生命危险,你才打电话给我。在病房的门口等到我,你对我约法三章:“不许责备,因为坐在轮椅上的人是爸爸,不是咱俩;不许同情,这样会助长他的悲观情绪,这件事他做得不对;不许害怕,有我呢,我一定把这件事处理好,让我爸永远不再动这个念头。”
⑥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到这么大,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
⑦从那天开始,你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把爸爸推到小区的院里。瘫痪前,他除了是一个铁路工人,还有一门理发的手艺。为了让爸爸觉得他还有用,你早在他出院之前,便挨家敲邻居的门,希望他们能够来爸爸这里免费剪发。
⑧渐渐地,小区里的人都知道了你,好多家长有意地让自己的孩子跟你交往。你那么乐意帮助别人,我曾亲耳听你教训一个比你还大的高二男孩儿:“警告你,下次见你跟你爸妈那样没教养地说话一次,我打你一次。还有,再这么说话,就别出去说住在咱院里,咱院跟你丢不起这人。”
⑨你如何让那个比你高一头的孩子服你?我居然是从别的孩子无意闲谈中得知的。你曾被院里的大孩子欺负过,其中一个孩子头儿一度每天都要劫你的钱,你舍不得钱,就让他打。直到有一天,那个孩子被另外一个比他大的孩子欺负,你没有旁观,帮了咱院的孩子。事后,那个大孩子问你:“干吗帮我?”你说:“你是咱院里的孩子头儿,如果那天你输了,咱院的孩子以后都没好日子过。我以前不动手打你不是因为打不过,是因为我把你打坏了,还得让我妈出钱给你治,我舍不得我妈,她赚钱不容易。”
⑩那一刻,我无比自责,我对你的世界居然如此陌生,我是一个如此粗心的妈妈。
⑪你的爸爸在被人需要的成就感里越来越开朗了,你更是不用我额外地操心,我的心情于是一日好过一日。一天,我一边做饭一边唱歌,哼到浑然忘我的地步,回过神来才发现你倚在门边看我。我的脸红了……你大呼小叫地冲过来:“妈,原来你唱得这么好啊,你要是早几年出道,这不就是小李谷一吗?”我敲你的脑门:“臭小子,拿你妈开心是不是?”你对我说:“妈,你得有点儿爱好,这样你再喊‘买布头’都会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以后我依然每天天不亮就去打工,日子依然很辛苦,可是,中午回到家后,我便把自己打扮成淑女的样子,和小区里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友去公园里吹拉弹唱。
⑫当“非常6+1”栏目组打电话给我时,我整个人都呆住了。是你帮我报的名!我在心里怪你给我添乱,可是你却轻描淡写地对我说:“你就当央视的舞台是咱长春的南湖公园就行了。”我不能拒绝你,儿子,忙于生计的我,从来都不是你的脸面,这一次,我也想让你为我骄傲一次。
⑬我没有想到李咏会在我上台后的访谈里,设置了让我和你通话的环节。电话接通时,我居然不知道跟你说什么好。情急之下,我居然脱口而出:“儿子,下辈子别做妈妈的孩子,因为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用心良苦,这么为家百般操劳……”说到这里,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⑭“妈妈,来生,我还做你的儿子。你不知道,做你的儿子有多幸福,很少被批评,经常被信赖。送一句话给你:你是我的骄傲,将来,我也会成为你的骄傲。”
⑮我不在乎生活给了我什么样的寄语,可是你却给了我最高的礼遇。
⑯明天,你就要踏上南下的火车,开始你的大学生涯。你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我深深为你高兴,超越了一个母亲狭隘的不舍。看着你在眼前晃来晃去,事无巨细地安顿我和你爸爸的生活,我贪婪地享受着这一刻。我想起了盖茨对他妈妈说过的一句话:“我永远怀念与你一起生活的那段美好时光。”而我,想对远行的你说:儿子,因为有你,我的生命一直都是美好时光。 ----------节选自《意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什么是锁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旅行者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旅行者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旅行者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旅行者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旅行者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旅行者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旅行者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旅行者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旅行者彻底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21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旅行者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

    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旅行者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旅行者。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旅行者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旅行者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画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旅行者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旅行者:“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好。谢谢!”旅行者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旅行者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旅行者失眠了。旅行者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旅行者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旅行者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旅行者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旅行者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旅行者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 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 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 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轻蔑的一瞥

[德]库尔特·库什贝格

    ①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②“我是克尔齐警长。刚才有一位过路人轻蔑地瞧我。”

    ③“或许你弄错了吧,”警察局长要他考虑一下,“几乎每个碰上警察的人都感到心虚,不敢正视。这看起来就像轻蔑。”

    ④“不,”克尔齐警长说,“不是这么回事。他轻蔑地打量我,从制服、帽子一直到皮靴。”

    ⑤“你为什么没有把他抓起来?”

    ⑥“当时我愣住了。在我想到这是侮辱的时候,那人已经不见了。”

    ⑦“你还认得出他来吗?”

    ⑧“肯定能,他蓄的是红胡子。”

    ⑨“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⑩“相当难受。”

    ⑪“坚持一下,我叫人来换班。”

    ⑫警察局长打出了一系列电话。他派出一辆救护车到克尔齐警长那个区去,同时命令手下的警察把所有蓄红胡子的公民抓起来。【A】配备有无线电话器的巡警队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值勤。有两个人正在试验哪一辆车跑得快,另外两个人在酒馆里庆贺店主的生日,还有三个人帮着一个同事搬家,其余的人在街上买东西。但一听到事情的经过,他们就急忙驱车直奔市中心区。他们封锁了一条又一条街道,逐户搜查。他们跑进商店、饭馆、住宅……凡找到一个蓄红胡子的人,就把他拖走。围捕刚开始了几小时,虏获就已经很可观了:五十八个蓄红胡子的人给带到警察总局来了。克尔齐警长,由两名护理人员搀扶着,挨个审视这批嫌疑犯,但他却没有指认出作案人。警察局长把这归因于克尔齐警长的健康状况,命令警察们拘留并审讯这批嫌疑犯。他说:“就算他们在这件案子里清白无辜,他们肯定也犯过别的错误,审讯一下总是会有收获的。”

⑬但审讯毫无收获。警察们要搜捕的那个人早已回到了他的寓所,警察按他的门铃的时候,他没有听见,因为他正往浴缸里放水。洗澡水准备好了之后,他倒是听见门铃声了,但那是邮递员送来了一份电报。消息是可喜的,有人给他在国外准备了一个好职位。不过,条件是:他得立即启程。

    ⑭“好,”这人说,“好,现在要做两件事。第一,胡子要剃掉,因为我讨厌它了;第二,要弄到一份护照,因为我没有。”

    ⑮【B】他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重又穿好衣服。办完后,他到警察总局去,因为他知道只有在那里才能在很短时间内领到一份护照。说到这里,得补充一点:这个人事实上是轻蔑地瞧过克尔齐警长的,原因是克尔齐警长的样子极像他的表兄艾贡。对那个不中用而且欠着他钱的表兄艾贡,这人一向是非常轻视的,这种感情在他见到克尔齐警长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在目光中了。申请护照的事并不如这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身边带有一些证明文件,也出示了电报,但都无济于事。他申请出国的计划,匆促得没有分寸,吓坏了经管护照的警官。

    ⑯“一份护照是一份重要文件,”警官解释说,“办这么一份重要文件是需要时间的。”

    ⑰这人点点头。“按规章制度可能是这样,但每种规章制度都有例外。”

    ⑱“这种情况我决定不了,”警官说,“只有警察局长才能决定。”

    ⑲像一些独裁者一样,警察局长也爱摆出社交场上老手的样子。他听取了报告后就把那警官打发走了,然后请客人就座。但客人要勉强装出笑脸却不容易,因为这位警察局长的模样长得像他同样厌恶的堂弟阿突尔。但是,客人脸上掌管微笑机能的肌肉却尽忠职守——这可是关系到护照的大事啊。

    ⑳“小官儿们胆小,”警察局长说,“他们总是避免作出任何决定。您马上而且在这儿就可以领到护照。您到伊斯坦布尔工作,是我们城市的骄傲。我祝贺您。”

    ㉑警察局长在护照上盖了个印,签上了名。他大大方方地把护照递给客人,好像那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什么小本儿。

    ㉒警察局长站起身来,把手伸向那人:“我祝您一路平安。”

    ㉓他把客人送到门口,向他亲切地挥手致意,然后走进审讯拘留嫌疑犯的房间里。为了缩短自己受折磨的时间,那些可怜人已经承认一些违法行为,但就没有承认克尔齐警长指控的那一条罪行。

    ㉔“继续审讯!”警察局长命令道。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