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城区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

(甲)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盡往归焉!”尽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死,作歌,其辞曰:“登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cú)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乙)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我心则夷。

——《诗经  召南  草虫》

挽戴安澜我将军

毛泽东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注释】①西伯昌:即周文王。②徂:通“殂”,死亡。③觏:遇见。④戴安澜: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同年5月牺牲。

(1)、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加点词的解释。

加点词

方法提示

释义

及父卒,叔齐伯夷

成语推断法:当仁不让

伯夷、叔齐马而谏

语境推断法

左右欲

词类活用法

及饿死,作歌,

课内迁移法:年且九十

(2)、给文中的横线句划分停顿。(限3处)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3)、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也提出了“此之谓大丈夫”之说,你认为伯夷叔齐是否也符合大丈夫形象标准?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4)、“采薇”经过后世文人的反复吟咏,被赋予了丰富内涵,承载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请结合(乙)的两首诗句内容,分别说说它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