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初中高质量发展浙江协作共同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青年说《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新闻回放】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也危害身心健康。如果再加上非理性打赏充值,则会雪上加霜,严重损害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影响家庭和睦。解决这些损害、影响孩子成长的问题和日益增多的经济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清责任、各担其责。
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出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根据各方过错情形,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
【青年说】
分清责任有利于维护多方权益
此次新规首次明确提出细化退费标准和建议,旨在通过明确责任划分,更有效地解决高发经济纠纷。当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在游戏中进行了不合理消费时,可以依法依规向游戏企业提出退费申请;当网游企业收到申请后,也要依法依规审核并及时退还未成年人的不合法消费。这一措施不仅能有效减轻监护人不应承受的经济负担,依法止损,也能有效约束网游公司的利益冲动,依法维护网游公司的发展环境。
此次新规明确界定了网游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若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或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网游服务提供者将承担100%责任。这就要求网游企业必须依法科学配置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消费金额等,同时要求监护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教育。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责任依然重大,要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游戏内容,主动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避免其过度沉迷网游而忽略学业和身心健康。
一(渤海大学)张同学
凝聚共识以有效化解网游退费纠纷
从旧时的丢沙包、跳皮筋到如今的网游,青少年的娱乐方式迭代迅速。本次出台的团体标准是推动解决“未成年人保护”与“游戏产业发展”对冲现状的一大举措。对此,媒体应发挥社会“瞭望者”“传声筒”与“把关人”的角色作用,运用传播矩阵,凝聚社会共识。
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不仅要具备新闻敏感,更要把握宣传时机。当前媒体在网游退费中多为“事后发声”,却鲜有“预警信号”。新规出台后,媒体应着力把握这一宣传契机,宣传内容应聚焦于标准出台“为什么”有什么“如何做“等,起到宣传与解释的媒介功能,同步呼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的紧迫性。
媒体是社会的“传声筒”,不仅要发挥通知功能,更要聚焦宣传对象。此次新规面向的群体包含未成年人、家长群体及游戏平台,其受教育水平、触媒方式各异。媒体应充分考虑分众化属性,运用传播矩阵突破平台壁垒,以短视频演绎等各类适用性宣传方式达到精准化的传播效果。在有效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帮助家长与游戏平台厘清网游充值退费中各类情况的责任。
A当前报道多为对团体标准本身“划重点”,忽略了对受众意见的采集与反馈。媒体不仅应上传下达政策通知,也要下传上达群众声音,承担起社会论坛的职能,为广大受众提供讨论互动的平台。对于标准出台后的质疑声音,媒体应倾听、引导三方在议程讨论中从对立走向合力,达到推动退费问题切实解决的宣传实效。
媒体必须审时度势地把握宣传时机、聚焦宣传对象、监测宣传效果,避免团体标准“纸上谈兵”。要以宣传报道推动三方责任落实,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陕西师范大学)董同学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6月4日第2版,有删改)
【材料一】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又称非接触性诈骗或远程诈骗)。
(2023.3.27西宁公安《到底什么是电信诈骗》)
【材料二】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组织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和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一系列打击行动,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当前,诈骗分子一方面想方设法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另一方面不断翻新诈骗方式和手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62.1%,41岁至65岁的占比 33.1%,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贷款、虚假征信、冒充领导熟人、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网络婚恋交友、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等10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发案量最大和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个案损失金额最大,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位居第三位。
(2024.10.3首都网警《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材料三】
典型案例:刷单电信网络诈骗李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扫码免费领取电饭煲的消息,当即扫码加入一QQ群。客服称安装 APP完成任务后即可领取。李女士下载该 APP 充值500元参与任务,很快获利170元。尝到甜头的李女士迫不及待开启第二次“任务”,但客服称操作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需充值5000元才能解冻。她立即充值5000元,客服又以各种理由诱导李女士分两次充值6万元。完成充值后,李女士联系客服领取电饭煲,但客服仍然推三阻四企图诱导李女士再次转账。此时,李女士察觉自己可能被骗,联系客服,发现自己已被踢出群聊,李女士马上到派出所报警。 (选自2023.4.27中国网,有删改)
【材料四】
远离电信骗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牢记八个“凡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1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2凡是宣称“内幕消息、专家指导、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3凡是宣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广告,要求提供验证码或先交会员费、保证金、解冻费或者转账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4凡是自称电商、物流平台客服,主动以退款、理赔、退换为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为由,要求你将资金打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领导"主动申请添加QQ、微信等社交账号,先嘘寒问暖关心工作,后以帮助亲属朋友为由让你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7凡是以各种名义发送不明链接,让你输入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和各种密码的,都是诈骗! 8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你入群,让你点击链接下载 APP 进行投资、退费的,都是诈骗!牢记八个“凡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
(选自2024.7.9公安部刑侦局《如何识破骗局?被骗了怎么办?》)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