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西溪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古诗文阅读

【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飐(zhǎn):吹动。②薜(bì)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③共来: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遗贬。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④百越: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 , 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回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回:“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

【注释】①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苏轼的老朋友。②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③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④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⑤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⑥矍(jué)然:惊讶睁眼对视的样子。⑦环堵萧然:四壁萧条,家徒四壁。

(1)、完成表格,疏通文意。

例句

方法

提示

解释

见焉

字典查阅法

①到……去;②出嫁:③适应,顺从:①恰好,正值

阎里之侠皆

联系上下文

乡人对他的评价

精悍之色见于眉间

关联成语

成语:记忆犹新,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今异义

月色入户(门)

(2)、材料【甲】颔联应如何朗读,请进行设计并阐述理由。(从重音、语速、语调等角度进行朗读设计)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4)、文言文中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有“哉”,请结合内容,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战?
②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
(5)、《方山子传》中,苏轼勾勒了方山子生活中的几个断面,刻画一个形象丰满生动的人物。请你结合文章,说说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
(6)、【甲】【乙】【丙】三文中柳宗元、苏轼、方山子境遇相似,但心境略有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苏轼和谁的心境更相似。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 , 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 , 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行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坐。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盘桓】徘徊,逗留。②【孙、王】孙:孙兴公;王:指王羲之。③【遽】惊慌。④【唱】提议。⑤【王】同“旺”,兴致高。⑥【承响】响应,应声。

【活动三:悟诗人之心】

材料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材料二:

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 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 , 甫家寓鄜,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注释:①擢:提拔;②羸服:疲困衰弱;③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地;④寇夺:盗寇抢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