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
材料二: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
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
石铲(半坡遗址出土)
猪纹陶钵(河姆渡遗址出土)
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片,仿照范例,对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进行概括。范例:“碳化稻谷”可以说明: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
“石铲”可以说明:________。
“猪纹陶钵”可以说明:________。
“半地穴式房屋”可以说明:________。
四幅图片内容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
材料二 关于夏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内容
出处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再之于启
《史记·夏本纪》
(2)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材料二能认定哪些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国家权力继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秦朝《琅琊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