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或涉往说齐王信曰:“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须至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韩信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亚拎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蒯通曰:“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愿足下孰虑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大夫种、范蠡存亡越,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屡足下深虚之是臣闻勇略覆主者身危而功善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 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后数日,蒯通复说,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

信本项氏臣,虽无异 , 非有深嫌,曲而事刘,可也,反而攻故主,亲斩杀之,可乎?故友钟离昧为汉所深怨,穷归信,即斩其首归汉,其倾危至此。范雎怨魏齐,欲杀之,魏齐亡匿平原君所。秦绐①平原君入关,而谓曰:“愿使人归,取魏齐头来,不然,吾不出君于关。“平原君曰:“魏齐者,胜之友也。在,故不出也!”其意铮铮,读之令人气壮。信欲斩穷交以自赎,仍不免被擒,亦可羞矣! 陈平称昧为项王骨鲠之臣,信固尝与昧比肩事项王。信亲诛故主,何有于故交? 昧欲依之,固为不智,而信之惟利是视,诚反复小人也。钟室之祸②,要非不幸也!

(节选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五·信反面攻故主》)

注释:①绐(dài):欺骗。②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为刘邦屡立奇功,建汉之后,因遭吕雉猜忌,被杀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野兽已尽A而猎狗烹B愿足下C深虑之D且臣闻勇略E震主者F身危G而功盖天下者H不赏

(2)、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拒绝,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中的“谢”意思不同。 B、霸,使动用法,让……称霸,与《谏逐客书》“遂霸西戎”的“霸”用法不同。 C、遇,遭遇,与《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遇”意思不相同。 D、“穷而归信”的“而”与《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的“而”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涉分析当时形势,认为刘邦剿灭项羽后,紧接着就会对付韩信,建议韩信趁早与项羽联手除掉刘邦。韩信听后,断然拒绝。 B、蒯通引用大夫种、范蠡的例子是想告诫韩信以史为鉴,及时认清自身“功高震主”的危险处境,早做打算,不要重蹈覆辙。 C、材料二写平原君在被挟持的情况不仍强硬拒绝秦国的要求,竭力保护投靠他的魏齐,与韩信杀害故友钟离昧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D、王鸣盛对韩信攻打故主,斩杀故交的做法进行了彻底否定,对其后来惨遭钟室之祸也未给予同情,从中可以窥见他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②信欲斩穷交以自赎,仍不免被擒,亦可羞矣!

(5)、王鸣盛认为韩信是个唯利是图的“反复小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阁防伺甚严,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 , 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昔,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侯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节选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有删改)

材料二:

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节选自方苞《又书货殖列传后》)

【注】①左忠毅公:即左光斗。②镵(chán);古代一种铁制掘土工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