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自救之路”的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口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是什么?他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辛亥革命,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