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武汉市改编]下面是某校七年级(1)班班务日志的摘录:

10月11日, 6名同学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走进福利院看望老人的活动。

10 月 20日, 全班同学到武汉动物园参加社会实践。

11月6日, 全班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应急逃生演练活动。

同学们在日志评论区纷纷留言,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①小王: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

②小李: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代替课本知识的学习

③小赵: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④小孙: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举一反三
刘晓华夫妻是知青,但靠着勤奋的学习,一位成为中学特级教师,一位成为职业中学高级讲师。刘晓华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第五届重庆读书月活动中,刘晓华家庭被评为了全市的“十佳书香家庭”。

    说起他们与书结缘的故事,刘晓华和妻子滔滔不绝。1969年,初中尚未毕业的刘晓华成为下乡知识青年。有着爱读书、爱学习好习惯的他即使到了农村,也从未放弃读书、学习,常常一个人在田间阅读。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中,刘晓华顺利地进入了巴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巴县中学(现重庆市实验中学)任教。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刘晓华常到图书馆借阅历史、地理等书籍充实自己。    后来,他先后考入重庆教育学院(现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和四川教育学院,花五年时间取得了专科和本科文凭。    刘晓华的妻子也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好学,从下乡知青成为恢复高考后的中师、电大、教育学院和重庆师大的进修学生,成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高级讲师:

     “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喜欢读书。”刘晓华说,跟很多男孩子喜欢玩具枪等不同,儿子刘一民小学和初中过“六一”时要的礼物总是《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知识》这些书。

    刘晓华说,只有不断地阅读和勤奋地学习,才有美好的今天,他说:“‘知识改变命运,书籍点亮人生’,正是自己一家的真实写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