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材料二:明朱元璋亲自拟定的《教民榜文》作过如下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若系奸、盗、诈伪、人命重事,方许赴官陈告。是令出后,官吏敢有紊乱者,处以极刑。民人敢有紊乱者,家迁化外。前已条例昭示,尔户部再行申明……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劫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和政策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他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推行以德治国的“建文新政”,其主要内容:重用文人;减轻财税;平反冤狱;精减机构,更变官制;锐意削藩;……建文新政有得有失,失大于得。对武官的利益多有触动,故在改革时多少受到了勋臣们的阻碍,因而丢掉了皇位,致使那些很有意义的革新措施也未能有效推行。
——摘编自《不值得称赞的“建文新政”》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