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三上 第五单元拔尖测评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养蚕观察记录表

生长阶段

外形特征

(1)

(2)

(3)

扁圆形,先是浅黄色,后来变成紫黑色

不动

不吃

8天

幼虫

圆筒形,有节,青白色

爬行

吃桑叶

25天

纺锤形,褐色,有节,被白丝包裹着,形成茧子

受刺激才动

不吃

13天

白色,有翅膀,像蝴蝶

不会飞,但会振动翅膀移动

不吃

5天

【材料二】

养蚕观察日记

×月×日 星期五 晴

蚕宝宝们在一天天地长大,它们已经脱去了那身紫黑色外衣,换上了青白色外套。它们的胃口可好了,如果你仔细听,还能听到它们吃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呢!它们的嘴就像锯齿一样,所到之处,桑叶都被锯得凹凹凸凸。有的蚕宝宝更调皮,干脆直接从桑叶中间挖个大窟窿。

(1)、阅读材料一,想想空缺处分别指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选一选,填一填。
A.进食情况 
B.活动情况 
C.生长周期
(2)、下列图片分别是哪个生长阶段的蚕?请把对应的字母写在括号里。
A.蛾 
B.幼虫 
C.卵 
D.蛹

(3)、阅读材料二,我知道这篇日记写的是蚕的(    )阶段。
A、 B、幼虫 C、 D、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养蚕观察日记中的画线句把蚕当作人来写,把它外表的改变说成是换衣服,十分生动有趣。

②阅读养蚕观察记录表可知,在蚕的四个生长阶段中,卵和蛹不会动。

③作者观察得可真仔细,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所以能把蚕宝宝的变化写得细致生动。

(5)、生活中,你观察过什么事物的变化呢?可以是常见的植物,也可以是美丽的景象,选择一个把它的变化或你的观察所得写下来吧。

观察的事物:

观察的地点:

事物的变化或你的观察所得:

举一反三
材料一:《五色梅》(节选)

有一天,正当我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我的眼前忽然一亮:我看到了什么十分眼熟的东西。仔细一看,是几株五色梅,被挤在众花丛中,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仍然昂首怒放,开得兴会淋漓。

我从小就亲手种过五色梅。现在在离开祖国几万里的地方见到它,觉得十分顺眼,感到十分愉快。我连想都没有想,直觉地认为它就是从中国来的。现在我是他乡遇故知,大有恋恋难舍之感了。

材料二:《绿手指》( 选)

美国一个小镇,有一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老人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女儿讲了,遭到一致反对。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选一朵颜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栽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是如银似雪的纯白。

她把100粒种子寄给了那家20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这则启事还是否有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人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我能种出来……”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有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材料三:苔花轻语(节选)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因为一档叫《经典咏流传》的节目,因为一位叫梁俊的支教教师,被再度唤醒。那如米小的苔花,也一夜爆红。

它生长的季节,本就是个缤纷绚烂的季节。雍容华贵的牡丹,自不用说,花瓣层层,美名远扬。还有很多花儿,比如幽香的玫瑰,比如高洁的荷花,比如大方的百合。优雅美丽者比比皆是。苔花算什么呢?它能算是花吗?卑微到尘埃里,花小如米粒,生活在房前屋后,僻静角落等不起眼的地方,时常静默,无人问津,就连一朵小野花的命运都比它出彩。可即使这样,它依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儿,即使这些花儿在五彩斑斓的夏季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花有花语,草有草语。想必,苔花无意去跟牡丹之类能吸人眼球的花儿比拼,它就那么勇敢地绽放着自己最美的色彩,渺小却不放弃。如此,我们游走在世间,即使生命如苔米般卑微,也要拼尽全力,活出一株牡丹的尊贵,活出生命的骄傲。

(一)给年轻人的一封信(节选)

孩子们:

你们好!我是张桂梅。能在2021年末以这样的方式和你们交流,是一件特别温暖的事。

每个人都希望人生可以不断前进,但我们也不得不去面对脚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的时刻。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在青年时期,父亲又离我而去。本以为来到大理后,有一份稳定的教书工作,遇到一位爱我的丈夫,就能过上平淡安稳的生活了。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破了我的人生计划,我的丈夫被查出癌症,尽管我们全力筹钱治疗,但坚持了一年后,他还是离开了我。和他一同离去的,还有我人生中短暂拥有的快乐和美好。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那时我的眼里,大理的山也不美了,水也不绿了……后来,我要求调岗到了偏远的丽江华坪。说是“调岗”,其实就是想找一个没人认识我,不会让我记起生命中任何美好的地方,把自己“流放”了。

走出痛苦的过程,有时候比痛苦本身还要难受。那时的我在挫折面前也没那么坚强。在走出痛苦的过程中,身边的人向我伸出了手,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也就是那一点挣扎,那一点温暖,让我一次次坚持了下来。我现在仍然过得很“苦”,但现在的“苦”,是一种我愿意付出的苦,因为我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我要把孩子们带出大山,我要去实现它。

孩子们,你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你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但大目标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长久地攀登只要你开始思考、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走上了一段必然不易,但也充满希望的路途了。

张桂梅

2021年12月20 日

(二)燃灯者(节选)

2008年9月,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成立,张桂梅担任校长。那年,她招来100 名学生,16名教师。一栋孤零零的四层楼,没有围墙,上厕所要去旁边的学校。尽管如此,孩子们的梦想总算要从这里起航了,张桂梅①____。

为了让更多女孩儿上学,张桂梅经常辗转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山路上,踏遍了华坪的边远山区。坐在摩托车上,身旁就是悬崖;更陡峭的路,只能靠马驮。家访途中,她②____: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十二年,她走过11万千米的山路,家访过 1500多个家庭;十二年,1800多名女孩儿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她在日记里写道:“在许多人眼里,我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孤身一人,没有财产,病痛缠身。但在华坪,我找到了真正的爱和生命的价值。回望人生,我③____。”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