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开展“共鸣与分享”活动,请你与同学们分享阅读思考。

每个人都有最合宜的位置

周国平

①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

②我还相信,既然这个位置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能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

③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④然而,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不容易。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可能阻碍他走向这个位置。同时,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折腾。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们往往竭尽全力去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位置,且那个位置始终空着。

⑤在实践中,人们能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的确会受客观情势的制约。但是,自己也应该有一种自觉,尽量缩短寻找的过程。在人生的一定阶段,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到底想要什么。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是否因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真正感到快乐。

⑥在商场里,有的人总是朝人多的地方挤,去抢购大家都在买的东西,结果买了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还为没有买到另外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痛苦。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人,就生活在同样可悲的境况中。

⑦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⑧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他不但有足够的勇气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他也就不会在喧闹的人世间迷失方向了。

(1)、阅读上文,写出作者的中心论点。
(2)、议论文需用论据进行论证。以下链接材料,你认为可以作为上文的论据吗?请结合材料与文意阐述理由。

链接材料:

先锋的呜咽,唢呐的悲鸣,板胡的哀怨,笛声的幽咽……那些声音似乎勾去了我的灵魂,让我从此无法自拔地爱上了。……那时候我的成绩还算优异,在班上一直是班长,老师找谈话了,校长找谈话了,都希望我能好好完成学业,我从来是个乖孩子,只有在这个事情上我很固执,没有听老师的,没有听家里亲戚们的话,我想象着要进入那色彩斑斓的世界,想象着聚光灯下的自己,兴奋得无法入睡!

(选自楼胜《“入梦、梦碎、追梦”——我的“梅花”路》,有删节。楼胜,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一级演员;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3)、上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摘录一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摘录:

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程杰

       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一,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④二,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 “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从欣赏心量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

       ⑤三,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 , 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材料出自《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已成定论,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因素。人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自己的品行不受玷污,就不会被不好的环境影响。

    荷花是人们熟悉的,它生长在污泥里,却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靠它自身的品行超然于污泥之上吗?由物及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解放前,周恩来派熊向晖打入国民党内部,熊向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在胡宗南那里,可谓吃香的喝辣的,比解放区好多了。在那样的环境中,他经常受到反共宣传的熏染,但熊向晖始终不为所动,在出色完成党的任务后,回到了党的怀抱。为什么他在国民党的污泥潭里没有蜕化变质?就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富贵不能淫”,始终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

    近墨者要想不黑,除了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外,还要有勇气与“墨”作斗争。不要学陶渊明,虽看到了世间混浊,却采取逃避的态度,“高驰而不顾”,那是怯懦的表现;要学方志敏烈士,虽被敌人关进了牢房,受尽了折磨,但他没有屈服于武力和淫威,没有被“墨”染黑,反而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了一名士兵,使敌人不得不惊呼共产党人的厉害。可见,近“墨”者只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正确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在任何“墨”的环境中,都不仅不会“黑”,还会把“黑”的世界给改造过来。

    当今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国外的东西好的坏的都涌进来,好的当然要吸收,那么坏的呢?也不用怕。只要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抵御糟粕的侵蚀,坏的东西也无法把我们冲倒,即使近墨也未必会黑。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①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②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英雄模范们受到国家最高规格的褒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英雄模范的丰功伟绩和鲜明品格,他号召大家敬仰英雄、学习英雄,并以此为榜样,矗立起爱国奉献、担当作为的精神灯塔,把个人奋斗汇入逐梦复兴的时代洪流。可见,我们应该弘扬英雄忠诚、执著、朴实的品格,以此为榜样融入时代发展。

    ③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鞠躬(jìn cuì)推动科技创新,一辈子深藏功名、埋首奉献……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是时代的榜样。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④忠诚是事业之魂。英雄模范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为了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选到合适的台址,南仁东每天翻山越岭,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只是为了“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就有可能领先国际几十年”。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以非常之品格成就非常之事业,最大的精神支撑就是家国情怀,最大的事业支撑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担当。

    ⑤______。英雄模范不是一天炼成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英雄模范向人们展示着执著的价值。于漪将个人之志融入于报效国家,用68年的从教生涯,写下了“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教育传奇……英雄模范所展现的执著,就是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这种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这种积跬步、至千里的坚持,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实现精彩人生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必需品格。

    ⑥朴实是人格之本。“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这是英雄模范们所共有的朴实人格。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退伍后仍默默付出,担任村支书25年,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脱贫致富。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充分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⑦“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我们讴歌英雄、崇尚模范,不应该止于“诚心正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在自己的赛道上顽强拼搏,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