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林小学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三四单元测试卷

中国书法

①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一种独特的艺术一书法。

②书法艺术____与写宇有关,____不等于说将宇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钢器上的铭文叫金文。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求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其中行书和草书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③中国出现书法艺术,(得力  得意)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  奇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弱  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④书法是线条艺术,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那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流动的气脉是书法的灵魂。

⑤例如,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____说一笔写成,____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⑥“一笔书”的提侣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九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啊成,气韵流荡,线杀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无时无刻  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

(1)、划去短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短文中的横线上。

不但…而且…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与其…不如…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书法艺术,分别从哪几方面进行介绍?
(4)、毛笔的发明,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这是因为
(5)、短文第①段中的加点字“稍”可以删掉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今别月宫去,采得月壤归

冯华 喻思南

  ①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

3 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读下面的短文,做题。

家乡的桥

ㅤㅤ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ㅤㅤ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ㅤㅤ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ㅤㅤ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们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ㅤㅤ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ㅤㅤ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霾”藏危机

潘 婧

①自然界存在许许多多的微粒,比如花粉、细沙,它们的直径在10~100微米,我们称之为PM 10~PM 100。这些颗粒物进入空气后,有的会迅速沉淀下来,有的聚集成更大的颗粒物。不过不必担心,人体已经进化出阻止较大颗粒进入肺部和血液的机制。

②人体中有好几道“防线”,当异物刺激鼻腔时,我们本能地打喷嚏将异物排出,同时鼻腔内膜支气管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能捕获 PM10以及不能随喷嚏排出的更大颗粒,上呼吸道表面的黏膜层有一层纤毛细胞,可以在24~48小时内将黏液沿着呼吸道不断扫向口腔。黏液中的颗粒物随着我们的吞咽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的第一道屏障是胃酸,它能让许多物质的毒素失活。若毒素成功熬过胃酸,它们将会进入肠道。肠道的屏障由许多层膜构成,它们会阻挡毒素进入血液。最终这些有毒颗粒物的宿命是混入粪便,然后被排出体外,结束人体旅行。//

③研究表明,相较于PM2.5~PM 10微粒而言,环境中的 PM2.5 和更小的微粒可在空气中悬浮更长的时间。当PM2.5来袭,气管、支气管等防线全部被攻破,因为它们只能抵御比PM2.5大的颗粒攻击。

④英国科学家把一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文章称:雾霾等空气污染不仅会损伤我们的肺,还会损害大脑。那么PM2.5微粒是怎么进入大脑的呢?PM2.5可以有效抵挡鼻腔黏液的捕获,通过支气管进入肺部,最终抵达肺泡。肺泡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肺泡内部裹着肥皂泡状的液体,可以捕获并分解颗粒物。肺的深处没有像消化道那样的纤毛和黏液来阻挡颗粒物,肺的深处除了一层薄薄的肺泡壁,就是血管壁,颗粒物到了这里便可随心所欲游走。于是颗粒物中隐藏的毒素便穿过肺泡壁以及毛细血管壁,最终进入血液,然后血液会带着毒素进入人体的其他器官。

⑤它还可以通过呼吸道直达我们的大脑。人在呼吸时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粒子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鼻腔,鼻神经后面负责嗅觉的区域直接暴露在微粒中,一些微粒会被神经细胞吸入,然后通过轴突进入大脑。//

⑥当人类长期暴露于被污染的空气中,大脑的反应速度会变慢或将永久受损,人不但会变傻,还会感到孤独、抑郁,甚至提前痴呆。雾霾中的金属纳米粒子并非人体所需,它来源于高温下熔化的金属、燃料燃烧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这些粒子会“推波助澜”加速老年痴呆的发生。长期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气中的青少年,通过鼻腔将金属纳米粒子吸入,这些金属纳米粒子通过呼吸道进入大脑,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伤害。//(选自《科学大众》,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