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重点中学提前招生全真卷科学试题
物质 | X | Y | Z | E | F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7 | 0 |
反应后质量/g | 5.8 | 3 | 待测 | 7.2 | 3.2 |
实验序号 | 1 | 2 | … |
m1(MnO2)/g | |||
m2(KClO3)/g | |||
m3(试管)/g | |||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 |||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 |
①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blank#}1{#/blank#}。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和ρ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blank#}2{#/blank#}。
③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 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 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 和 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 (其中 有刺激性气味)
第2步:
第3步: (以上反应均需加热条件)
请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 质量小于加热前 质量的原因{#blank#}3{#/blank#}。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0 | 73 | 74 | 146 | 147 |
烧杯中溶液质量/g | 200 | 273 | 273.76 | 328.4 | 329.4 |
请你根据题给信息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检测过程中共产生二氧化碳{#blank#}1{#/blank#}g。
(2)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blank#}2{#/blank#}。
(3)在图中标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blank#}3{#/blank#}(要在图上注明二氧化碳、盐酸的相关质量)。
【信息检索】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它元素。
【提出问题】霾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选择该地重度雾霾天气,用SDLKC-1000型大流量TSP采样器在室外采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10g。
活动一: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铵盐和硫酸盐。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5g样品, 加少量熟石灰粉末, 混合、研磨 | {#blank#}1{#/blank#} | 含有铵盐 |
方案二 | 取5g样品, 加适量水, 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blank#}2{#/blank#}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含有硫酸盐 |
【总结反思】工业上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农业上应合理施用化肥。
活动二: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创新实验(将活动一得到的残渣,干燥后置于中间凹槽内)。
【实验步骤】①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 , 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②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③接通电源,用红热电阻丝点燃残渣。
【实验现象】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大。
【实验结论】霾中还含有黑碳。装置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blank#}3{#/blank#}。
【交流研讨】某同学对“霾中含有黑碳”的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blank#}4{#/blank#}。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