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阶段学情反馈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秦琼卖马

谈歌

①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 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 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

②“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 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 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 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③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 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④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 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 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 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⑤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 “这是 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 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 王先生体谅。 ”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 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 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⑥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 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 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 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 “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⑦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 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 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⑧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 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 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 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 ”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

⑨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 等在那里。

⑩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  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 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

⑩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 “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 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 “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

⑩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 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

④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 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 ” 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 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 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 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④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 ”杨成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 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 在了去处。 

⑥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 天真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 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

⑩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

(有删改)

【注】①: “秦琼卖马”是京剧剧目,讲述秦琼奉命前往潞州办事,因知县不发 回文,困居客店遭店主索房饭钱,秦琼忍痛欲卖黄骠马,在卖马的过程中受到单 雄信和王伯当等豪杰援助的故事。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平实有感染力,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 物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B、琴师张小武的存在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通过他与王超杰、杨成岳的互 动,丰富了故事的情感层次。 C、王超杰变卖瓷器虽然是生计所迫,但也体现了他的贪婪,这一点在他与杨成 岳的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D、杨成岳摔碎瓷盘,揭示了瓷器的真伪,这一反转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文中多次写到了杨成岳的“笑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杨成岳的 两次笑有何不同。

①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

②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 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3)、王超杰的瓷器是赝品,作者在文中已做了多次铺垫,请找出其中两处进行具 体分析。
(4)、小说以“秦琼卖马”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 题。

选段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段二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

……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选自《故乡》)

选段三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自《济南的冬天》)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站在山脚下的人

    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

    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

    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

    一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

    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

    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

    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您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

    “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

    “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

    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已时,他接着说道:“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 , 不是吗?”

    后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读书的“体”与“用”

杨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根本、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意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意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予的感叹: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

    归根结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常常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惠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

    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

    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显出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下题。

最难忘的事

鲍勃·布劳烦

①十年前,杰克从乡村来到华盛顿开出租车谋生。

②一个深夜,杰克接到贼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他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

③一个破败不堪的老式公寓楼像一只可怕的怪兽匍匐在路边,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冷清而微弱的灯光。

④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杰克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帮一把手呢。于是,杰克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等一会儿。”回答他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杰克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看起来年龄很大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材瘦小,满脸皱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颤颤巍巍地慢慢往外走,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老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杰克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杰克感谢不尽。“这没什么。”杰克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⑥“真是太感谢了。”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杰克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杰克答道。“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杰克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⑦杰克悄悄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他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杰克慢行,一会儿让杰克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杰克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杰克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杰克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⑧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他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杰克。“不要钱。”杰克答道。“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还有其他客人呢。”杰克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杰克。“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段永远难忘的快乐时光。”她说,“谢谢你。”

⑨杰克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转身离开,他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

⑩那也是杰克一生中最难忘的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