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英清人数为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年8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000人。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磅到8436072磅几乎翻了一番。英国在此期间曾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其中1845-1849年中国年平均进口3.9万箱,1850-1854年年平均进口5.35万箱,1855-1859年年平均进口6.85万箱,但鸦片的盈利并不足以弥补其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仅生丝一项出口就可将其抵消。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材料三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割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英贸易出现了什么状况?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后来英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割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精神”?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载,商鞅变法前,“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瞿遇之(各诸侯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蛮夷之族)”。孝公时秦国内有“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主卑”,外有三晋攻夺秦河西地。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孝公决心奋发图强,下令宣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据董成雄、王四达《“商鞅变法”的现代启示》整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孝公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随着条约的签订和外国军队的撤离,清王朝统治者忘记了战争的耻辱和狼狈,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得清王朝统治者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敏感,他们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之约,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天朝的人们仍然生活在“不变”的世界中,错失了崛起的良机。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括号内填“正确”;你认为不正确,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错失了发展的良机。________

B.《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________

材料三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通过“一带一路”打破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亚投行与人民币离岸结算部分地摆脱美元霸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千方百计挑动中国周边国家围堵中国,遏制中国实力增强。中国把美国围堵中国的压力转化为团结全国人民努力建设国家的强大动力,用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并增强国际话语权“软实力”与科技、军事“硬实力”建设。

——鲁品越、王永章《“三大陷阱”:中国面临的新的历史性挑战》

(3)根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围堵中国的原因及中国面对挑战采取的措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