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八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3件展品

①1839年,林则徐呈给道光皇帝关于虎门销烟的奏折(复制品)。

②1869年,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蒸汽轮船——“万年清”号炮舰(模型)。

③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奋勇作战,不幸沉没的“致远”舰的残件(打捞出水)。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旧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

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______,能直接用于研究北洋水师历史的一件展品是______。(将正确序号填入空格内)并概括3件展品反映的共同主题。
(2)、材料二两则史料共同印证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奏办江南制造总局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文献材料出现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其各自反映的时代呼声。
举一反三
历史人物是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始。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是用黾勉(勉励)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五   (李大钊)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