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与父亲博弈》,完成下列小题。

与父亲博弈

羽毛

    父亲生日将至,给他买点什么呢?

    父亲来这里三年了,背井离乡,只是为了照顾我的生活。亲恩比天大。别人的父亲会打牌,会抽烟,会到处游山玩水,会去广场跳舞。他一样不会。他几乎没有嗜好,除了劳动:成天忙忙碌碌,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板,像一台永不疲惫的机器。

    父亲不仅过分勤劳,而且过分节俭。

    有多节俭呢?如果他早上出门,晚上回家,午饭都舍不得吃,顶多在街上买一个两毛钱的馒头。他宁肯胃疼,也不愿花钱心疼。他从不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总是拿着针线盒缝缝补补。

    这跟他有没有钱无关。这种节俭起初是不得已,后来是习惯,现在已经深入骨髓,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

    父亲在农村长大,17岁丧母,作为长子,他和他的父亲要用几亩薄田来养活五六个弟妹。吃饭时,最小的弟弟在饭桌上掉一粒米,就得挨上一耳光。草根汤、地瓜粥,一吃十几年,吞噬掉孩子对美食的想象、对美的向往,胃和品位都在贫穷的溃疡里先天发育不足。后来他奋发拼搏,开店赚钱,送孩子上大学,盖起了四层的小楼房。但无论生活境遇怎么变,他只是愈加勤俭。

    这种勤俭就像压榨器,把父亲几乎压榨到只有一个核:只干省钱的事和挣钱的事,只花万不得已的钱。他从不想尝试美食、华服或者欣赏美景,只欣赏钞票本身的油墨味。

    我周末要去公园玩,他会说,我们以前从没有周末!门票还要两元呢。我提水果回家,他会说,我们小时候没有吃过水果,这水果比菜还贵!……

    我说,拜托,爸爸,你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金融风暴,消费也是爱国!

    父亲眼睛一瞪,说,时代再怎么过去,我都是你爸爸!小辈都得听长辈的!

    我闭口。

    多次“战争”下来,父亲有所软化,不再用节俭的标尺要求他人,偶尔也去逛公园,给我买冬枣买核桃,但对自己仍旧一毛不拔。好像全天下的人,就属自己最不重要。

    这次父亲的生日,我不会放弃尝试。

    前几年的尝试,都失败了。

    头一年,我给父亲封了个红包,父亲原封不动地把钱又存了回去。

    第二年,我给父亲买了双品牌布鞋,父亲至今没有穿过。问起来,父亲就说,今后回老家再穿!

    今年,我想好了,就给他买个泡脚的木桶。他总是脚后跟疼,慢慢就爱上了用热水泡脚。我看过中医书,脚后跟疼是肾虚的表现。要带父亲去医院,他坚持不去。

    那就买个木桶吧。我在网上查询,又去店里考察,买了一个香柏木浴足木桶,228元。这和父亲的付出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只要父亲身体舒泰,钱算个啥。

    我把沉重的木桶提回家,放到他的卧室。父亲回家后,视而不见。我嬉皮笑脸地问他喜不喜欢。他冷着脸说,我今后都不泡脚了成不成?

    这是冷幽默?不,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到底没有用那个古色古香的浴足桶,依旧用边缘破损的塑料盆。我到底无法用物质来取悦父亲,只能用而立之年的顺从来回报他的付出。

    有些无奈……下个月,我准备去买一套新一年的公园门票,这样他不能不接受吧?

    成千上万的礼物,总有一件会适合我亲爱的父亲。日子越来越少,但我还来得及想尽办法,稍稍补偿父辈过分辛劳的岁月……这也是一场博弈,将屈服于绵绵不绝的尝试、耐心和爱。

(选自《读者》2010年第6期)

(1)、阅读文章,依据内容填空。

“我”与父亲博弈的内容

博弈的结果

我周末要去公园玩,提水果回家等他都反对。

后来他偶尔也去逛公园,给我买冬枣买核桃等。

第一次给父亲过生日,我给他封了个红包。

父亲准备回老家后再穿新鞋。

(2)、文章中对父亲的直接描述并不多但形象鲜明,请你结合父亲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不够严谨,与内容不符,你有怎样的理解,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说说你对文章结尾“这也是一场博弈,将屈服于绵绵不绝的尝试、耐心和爱”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题目。
                                                                                                  伯乐就是你自己
                                                                                                        赵锁仙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埋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元钱,两份暖
      每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
      按那时的物价,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女孩很娇小,用来做早餐,足够了。可每次,他还是会刻意地挑选个头大一点的,小心地放入纸袋里。
      他能看出,女孩的家境不太好,穿的衣服虽然很干净,但都很旧了,料子也差。她手里,总是拎着一个装满水的小水壶。而且每天早上,她都是步行来上学的。路一定不近,有时候时间紧了,他会看到女孩光洁的额头有亮闪闪的汗珠。
      这样的时候,他总会爱怜地责备女孩:“丫头,别睡懒觉,早起两分钟,路上慢点。大清早迎着风跑那么快,要肚子疼的。”
      女孩笑了,有点羞涩,然后说声“谢谢叔叔”,便一溜烟儿地朝对面的学校跑去。
      春天的时候,物价上涨了。他本来就是小本生意,涨价后,六个煎包卖一元钱,要赔钱了。算来算去,他决定将价格定在一元钱四个,这样,利润基本能和过去持平。
      那天早上,他在一张硬纸板上用黑笔写了新的价格:一元四个。
      七点多,来买早点的孩子挤在他的小店窗口,看了纸板上的通告,并没有谁因为涨钱提出质疑。他松了一口气,利落地干起活儿来。
      女孩走到窗口的时候,几个孩子刚刚离开。他先是愣了一下 , 然后忽然想起什么,一把将放在窗口的纸板拿了回来。
      女孩肯定又在路上跑了,额头上有晶莹的汗珠。他又照例爱怜地责备女孩:“又跑,这么热的天。”然后利落地夹起六个个头大点的煎包放在纸袋里,递给她。
      女孩接过去,照例说声“谢谢叔叔”,转头朝学校跑去。而那寻常的一刻,看着女孩的背影,不知为什么,他的心,却有些不寻常的感动。
      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他都会一边做生意一边留意女孩的身影,只要远远看到女孩,他就会把那张纸板收起来,依旧收着女孩的一元钱,给她六个煎包。
      后来,所有的顾客都熟悉了新的价格,他就彻底地将纸板收回了。只有女孩,一直蒙在鼓里。那是每天都让他感觉到暖意的秘密。
      可是有天早上,他却没有看到女孩那张笑盈盈的脸,他的心里有些失落。第二天,女孩也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他的心从失落到担忧,他想女孩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又一天早上,他把侄子叫过来帮忙卖煎包,自己干脆跑到学校门口等着。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看到了女孩,一路小跑着从他面前经过,径直跑进了校门。他松了一口气:一定是女孩子吃厌了煎包,改吃别的东西了……
      春天过去了,一晃就到了初夏。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他一面哼着歌,一面做生意。忽然,女孩又出现在他的窗口。
      女孩唤他叔叔并递上一枚硬币,他愣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然后一边连声答应着,一边飞快地挑选了六个个头大的煎包放入纸袋。
      女孩笑起来:“叔叔,你给多了,应该是四个。”
      他又是一愣,拿着纸袋的手停在半空,怔怔地说:“没,没有多,丫头,是六个啊。”
      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这段时间,一直是同学帮我带的。四个就够了,您的煎包大,我能吃饱。
      他张着嘴巴,手还在那里停着,心里却被重新涌入心底的暖意噎住了,把他,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下子噎出了眼泪,迫得他赶快转过头去。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把他所给予的爱,这样悄悄地还给了他。
      女孩还在说:“叔叔,我考上高中可能就不在这里读了,等以后有空,我还来吃您的煎包……”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一元钱就这样被分成两份温暖。他知道从此以后,不管生活将怎样艰辛,他和这个孩子都会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地给予这个世界爱和温暖。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

    ①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

    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 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打小旗”的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衷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一部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武松》,竟让武松同潘金莲谈起了恋爱,荒唐到这等程度,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

    ③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

    ④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

    ⑤走笔至此,让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

(选自2015年12月5日《光明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杯水的温暖

王生文

    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段。

    毒辣的日头悬在半空里,炙烤着大院里的一草一花,水泥路白亮亮的,反射着刺眼的光,没有一丝风,没有一个人走动。整个院子像中暑了,蔫头耷脑地躺在烈日下。

    谁也没有想到,一辆运水的人力三轮车碾压着自身的影子,踏进院里来了。三轮车摇摇晃晃、吱吱呀呀地行进着,在宿舍楼前停下了。

    车上下来一位中年人,淋漓的汗水漫流在黝黑的脸上,浸湿了上身那件灰色的衬褂。他扯起搭在肩上的毛巾,囫囵擦了一把汗,便从车袋里摸出一个装饮用水的瓶子,摇了摇是空的,就又放回去了。水没喝上,中年人有点失望,但也就是一瞬间,他抬起头,眯着眼望了望,迅即从车上搬起一桶水,扛上肩,往宿舍楼里走去。

    原来,他是来给住在楼里的人家送水的。

    攀上,跨下,中年人搬着一桶又一桶的水往楼里送。几趟下来,他想喝杯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可是那些人家都只是从透着冷气的门缝里塞给他五元钱,就让他把水放下了,他连讨杯水的机会都寻不到。总算只剩下一桶水了,并且还是二楼的,他算计着送完这桶水踏着空车回去,顶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喝上水了。一想到马上有水喝,脚下又有劲了。

    门铃一响,不想这回门全打开了,是一位大妈,看见中年人连声叫道:“哎哟,看把你热的,快进屋来歇歇!”

    中年人放下水,看了看自己的模样,不好意思往屋里走,大妈见状,一把把他拉了进来,光洁的木质地砖上,留下了几个脏兮兮的脚印。

    大妈赶紧挪过一台风扇,凉爽的风顿时源源吹向中年人。

    “师傅,今天怎么是你送的水?”大妈问。

    “听说跑这路的顾不过来,我是他们临时叫来的。”

    “是的,都打电话要水,能顾得过来嘛。”大妈说这话时,已将一杯水递到了中年人面前,可是中年人没有接,问:“大妈,您家有一次性茶杯吗?”

    “……”大妈望着中年人,有些疑惑。

    “大妈,我患过肺结核。”

    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说:“不必顾忌,没事的,你快喝吧,是温水。”

    中年人接过水,脖子一仰,干了。一杯温水下肚,他感觉舒坦多了,就返身从门口把水提进来,拆了封,装到饮水机上。大妈也就让中年人帮着装水,等他装好了水,掏出五元钱来给他。中年人收了钱正要离去,大妈又叫住了他,让他等一等。

    大妈去房里取回几盒药来,对中年人说:“这是进口药,专治那病的,你拿去问问医生,要是行就服了吧。记着,那病要根治,一旦复发就有些难了……”

    大妈说着说着,声音有些异样,中年人不解地望着大妈,大妈将药塞进他的手里,又说:“拿着吧,我女儿从国外寄来的,都是上好的药,只是……我家老头……他自个耽误了……”

    中年人明白了,心里难过起来,两眼一润,想说些什么,可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像个孩子似的站在大妈的面前,好一会才说:“大妈,您老人家今后要是有力气活,就打我电话!”

    踏车回去的时候,中年人感觉腿脚都是劲,日头好像减了几分威力……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5年第10期)

阅读《流浪猫鲍勃》回答下列问题。

    在遇到鲍勃之前,波文的人生糟糕到了极点。他喜欢玩音乐,不肯踏踏实实地找一份工作,又染上了毒瘾,女朋友因此离他而去,家人对他不理不睬。波文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虽然主动进了戒毒所,但对生活万念俱灰的他根本找不到戒毒的动力。

    那天,他偷偷躲到楼道里,想要逃避工作人员无休止的思想教育,却意外发现一只猫卧在那里。那只猫受伤了,前腿骨折,肚子也是瘪的,应该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看见波文,它瞪大的双眼里写满了恐惧,想要逃离,却体力不支。波文的心被那双恐惧的眼睛和声声哀鸣紧紧揪住,他动了恻隐之心,抱起小猫,找到了宠物医院,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要为小猫治病。

    看着小猫做完手术,波文就离开了医院。几天后,他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猫叫声,波文循着声音走到楼道里,是那只黄色的小猫,它已经生龙活虎,伤势全好了。见到波文,它兴奋地一跃而起,稳稳地落在了波文的胳膊上,并伸出粉红色的小舌头舔波文的脸。

    直到夜幕降临,小猫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这让波文很为难,他自己尚且无力养活,哪能再养一只猫啊!他咬咬牙,抱起小猫,走到离戒毒所很远的一条马路上,对它说:“别跟着我,去找一个好人家吧,可以天天吃鱼。”放下小猫,波文转身离开,它却依然紧紧地跟在身后。

    既然赶不走它,波文只好随它来去自由。没想到,小猫却从此再没离开他半步。他睡觉,它就躺在他身边,暖暖的身子像一个小火炉;他心情不好,对窗发呆时,它静静地坐在他面前陪伴着,让他觉得不再孤单;他毒瘾发作时,它会围着他焦急地打转,眼里是满满的担忧与关怀。

    一只小猫居然这么有情有义。虽然自己身无分文,它却不离不弃。波文的心慢慢变得温暖而柔软,被爱着原来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即使是一只猫的爱,也如此美妙。

    波文给小猫取名鲍勃,有了鲍勃的陪伴,波文渐渐从阴暗中走出来,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他积极配合治疗,终于戒毒成功。虽然他一无所有,但现在他有鲍勃了,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他要好好地生活。

    波文拿起自己心爱的吉他,开始了快乐的卖艺生活。他忘情地弹着一首首优美的曲子,而鲍勃就坐在他面前。一曲弹完,鲍勃会和波文相视一笑,然后伸出小前爪,和波文击掌庆贺。

    这温情的一幕让路人纷纷驻足,一个流浪汉和一只流浪猫居然过得如此丰富多彩,怎不让人心生羡慕?卖艺之余,波文决定将自己和鲍勃的故事写下来,以此感谢鲍勃的陪伴,新书取名《流浪猫鲍勃》。没想到,这个温暖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书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成了作家的波文依然和鲍勃形影不离,他说:“我有今天全拜鲍勃所赐,是它不离不弃的陪伴改变了我的人生。”人生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一个不离不弃的陪伴便可以让荒芜的心灵重新绿意盎然,哪怕这陪伴只是来自一只流浪的小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