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渝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一 咸丰十一年(1861年),恭亲王奕设立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去头国留学。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时间 | 哲学、宗教 | 自然、应用科学 | 社会科学 | 历史、地理 | 文学艺术 | 合计 | 年平均数 |
1895年前 | 1 | 4 | 1 | 2 | 3 | 11 | |
1896-1911 | 38 | 172 | 366 | 238 | 136 | 950 | 63.33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北洋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法令: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
历史事件 | 太平天国运动 | 戊戌变法 | 东北抗日 | |
历史人物 | 洪秀全 | 李鸿章 | 康有为 | 杨靖宇 |
任务一【观察数轴一梳理历史线索】
任务二【解读图示﹣﹣阐释历史脉络】
任务三【分析史料﹣﹣评述历史人物】
材料一 | 材料二 | 材料三 |
在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 20实际30年代中期纽约的一次名义测验显示,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 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