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盐仓24秋 九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 先忧后乐——范仲淹

为纪念范文正公逝世972周年,小东同学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对其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协助小东完成相关任务。

范仲淹资料汇总

生平

对应时期的文献

公元 989 年,生于徐州,次年父亲病逝

【资料一】修学时最为贫窭 , 与刘某同在长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数茎,醋汁半盂,少入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节选自彭承《墨客挥犀》卷三)

公元 1015年,进士及第,时年 26岁

公元1026 年,任府学主管,时年 37 岁

【资料二】公丁母忧,寓居南都,晏丞相殊请掌府学。公常宿学中,训督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词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给云:“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妄对。则取书问之,不能对,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节选自《范仲淹全集》)

公元1034 年,范仲淹任职苏州,治理水患。

【资料三】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公元1036年,被贬饶州,时年 47 岁

【资料四】迥与众流殊,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范仲淹《瀑布》)

公元 1046 年,被贬邓州,时年 57 岁

【资料五】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①贫窭(jù):贫乏,贫穷。②齑(jī):腌菜或酱菜。③诇(xiòng):侦察,查看。④绐(dài):欺骗。⑤辐辏: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1)、小组打算根据材料拍摄有关范仲淹的短剧,请帮助完成导演手记。

原文

 

表演指导(关注角色的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语调等)

暖而啖之

示例:把握“暖”和“啖”两个字,建议表演者可以通过有条不紊的热粥动作和津津有味的吃饭神情突显范仲淹艰难生活下的泰然自若。

见有先寝者诘之

①____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

②____

画外音③请从下面对联中任选一联作为剧尾画外音,并说明理由。
A.断齑画粥学为人师,以身示教堪为典范
B.志比鲲鹏,千载学风滋志士;心牵社稷,先忧后乐恤生民
A、断齑画粥学为人师,以身示教堪为典范 B、志比鲲鹏,千载学风滋志士;心牵社稷,先忧后乐恤生民
(2)、我们一般都说“一艘船”或“一只船”,为什么诗人在【资料三】诗中称船为“一叶舟”,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探究上述材料中范仲淹的思想情怀,并简析这种思想情怀是否因其人生经历而有所改变。请你写出探究结果和简析过程。
(4)、范仲淹慨叹:“微斯人,吾谁与归?”你认为下面哪位文人可以成为他的知音,请结合具体诗文进行阐述。
A.陶渊明   B.苏轼   C.欧阳修
A、陶渊明 B、苏轼 C、欧阳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凡:总共。

阅读《宇宙里有些什么》,回答相关问题。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穷无尽的宇宙
②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溶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③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④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⑤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大(太阳的密度是水的一点四倍),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⑥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⑦这些星星里,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的吧。固然,今天凭地球最大的望远镜,还不能直接看见别的恒星世界的行星,但是有什么理由能说太阳系的构成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呢?太阳可以有行星,为什么别的恒星就不能有呢?
⑧从这颗星星到那颗星星的距离,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⑨得走几万年,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
⑩还有难于计算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浮游在宇宙空间里,阻碍星光的通过。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黑暗的,叫做暗星云。
⑪这样就可以知道,宇宙里有发光的星星,还有亮星云、暗星云等。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 ,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战?”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 , 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 , 帅长幼之序。诸侯有王 , 王有巡守,以大习之。非是,君不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节选自《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注释】①以训上下之则:用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②朝以正班爵之义:朝觐是用以排列爵位的仪式。③有王:指朝聘于天子。④大习:熟悉朝会制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