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回忆性散文阅读。

母亲散记 洪鸿

——写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

①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母亲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来,母亲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眼前浮现。

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疲惫的我,在异乡孤独的日子里,常常翻阅生命里那些年代久远的记忆。记忆深处,最难舍难忘、最可悲可叹的是母亲坎坷人生的辛酸往事……

④每当我想起在困顿的生活中挣扎了一辈子的母亲,想起如泉水般明澈照人心灵的母亲,想起夙愿未尝而过早逝去的母亲,我的眼泪总是禁不住簌簌而落……

⑤母亲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的名字是外公取的,外公年轻时是村里私塾的教书先生,他给母亲取名方美莲,希望母亲像莲花一样美丽高洁。

⑥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外公去世得早,母亲放弃了进私塾读“人之初”的机会,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童年时代就下地干农活,放牛、打猪草、挖野菜、上山砍柴、挑河沙等重活累活她都抢着干。母亲是长女,那时我的三个姨妈和舅舅都还小,母亲要帮助外婆一起抚养弟弟妹妹。可以说,母亲的童年是在极度困苦、贫穷的岁月中度过的。

⑦那年月,乡村里贫穷人家的女儿巴不得找个好婆家早一点嫁出去。母亲也不例外,十八岁那年,母亲便嫁给了父亲。父亲在小县城里生活,看上去要比乡村的家庭富有一些。其实不然。母亲说,她嫁给父亲时,连一床新被面都没有,更谈不上有新床睡觉了,虽然这样,但是母亲毫无怨言。那时人们都穷怕了,能求得温饱足矣。母亲之所以那么早就把自己嫁出去,完全是为了减轻外婆的生活负担。那年月,对于乡村的女孩来说,能嫁到城里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从此,母亲跳出农门,到小县城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手工业工人。

⑧母亲的勤劳能干在街坊中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上班,母亲几乎是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到西门河洗一家人的衣服,洗完衣服回家还得照顾我奶奶和我们兄妹起床,然后喂奶、做早餐。她吃完早餐就得赶紧到工厂上班,迟到了会被扣工钱。那时候他们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为了多挣点儿工资,母亲每天都是拼死拼活地干。

⑨那时候,母亲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每逢公休日,便到城外的山上去打柴火,一去就是一整天,天不亮就起床出发,晚上很晚才回家,她每次打回的柴火都够家里烧一个星期,这样一个星期就不用买柴火了。省下的钱就给我们买些必需的日常用品,偶尔也会买一点好菜为我们打牙祭。

⑩为了让我们兄妹吃好,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母亲每次在吃饭时都是等我们兄妹几个吃好,放下碗筷后,才将剩下的饭菜选择性地吃掉。偶尔有一点好菜,她也要留着送给父亲。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

⑪那一年,我小学升初中,因父亲被关进小黑屋停职反省,我虽然考县城初中成绩都合格,但就是没被录取。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焦虑不已,便带着我到县城找分管文教的殷干事。母亲流着泪对殷干事说:“是这样,我伢考初中,成绩都优良,就是因为他爸的问题,不能升学,想求您开恩帮帮忙!”

⑫结果无论母亲怎样哀求,殷干事就是不答应让我升学。看到母亲很无助的样子,我攥紧自己的小拳头说: “妈,别求他了,大不了我不上学了,还怕以后讨不到饭吃!”

⑬听了我的话. 母亲痛不欲生,说:“不求他可以,但你不能不上学,妈就是讨饭也要供你上学。我们回去再想别的办法。”

⑭这就是我的母亲啊,为了能让儿子上学,她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每每想起这段往事,我总感觉我的心被深深的母爱包裹着,整个人都沉浸在母爱的温馨里。我当时默默地告诫自己:将来一定要有出息,以报答母亲的深恩!

⑮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母亲为我操劳、为我憔悴,我的心就如刀绞一般,我听说“男儿十五立父志”,我已经13岁了,怎能再让母亲为我日夜操心呢?我当时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去挣钱,和母亲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和被困顿生活折磨得早生的白发,我对母亲说:“妈,我不想念书了,我要去乡下挣工分养活自己!”

⑯母亲转过身面朝我,双眼满是泪。那泪里包含了伤痛和愧疚,她伤痛的是自己的双肩扛不起家庭的重负,她愧疚的是未成年的儿子要到乡下去谋生,自己却无能为力。那一刻,我发现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⑰二十年后,在一个夕阳无限好的夏日,我背着行李,背着父母的牵挂和嘱咐,第一次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

⑱刚到北京不久,母亲便将电话打到我工作的报社,流着泪对我说: “伢呀,我和你爸都为你感到骄傲,你在外好好工作,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⑲从母亲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肠挂肚。

⑳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北京工作,跟母亲很少见面了。偶尔也只是在电话中简短地问候一下。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曾来北京小住过几次,可她每次都是以住不习惯为借口,住上十天半个月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说:“人老了,总是觉得在家乡好。只要你们在外面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我知道,母亲是舍不下父亲。为了心中那份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愫,她想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所以才不愿意远离家乡。

㉑今夜,我坐在窗前追忆长眠在故乡土地上的您,在异乡为您泪湿衣襟。我祈求明月为我照着故乡,向您长眠的那片土地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的母亲,三年了,我该回去看看您了!”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出母亲所做的事。

①母亲幼时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帮外婆照顾弟弟妹妹;

③母亲勤劳能干兼顾工作和家庭,公休日还会上山打柴火;

⑤母亲为了能让“我”上学,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

⑦母亲尽量不给“我”添麻烦,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

(2)、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3)、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本文与《回忆我的母亲》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他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这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进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 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 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围巾一直会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太小气了。
        ⑪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⑫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⑬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两个邮递员

王安忆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

    ①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②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③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④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⑤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⑥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⑦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⑧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⑨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⑩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⑪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⑫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__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⑬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⑭泪眼朦胧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⑮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心中有间小书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走,进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额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