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武安市西苑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小升初分班测试卷

阅读《荷叶青青》完成下题

荷叶青青

许永

①夏天,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让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古人歌咏荷花的诗句不少,可仿佛都不是我要找的。在那些斑驳陆离的句子里,渐渐地浮出祖母的笑脸,把我的心照亮。

②老家的院子不大,却一年一年地种着一缸荷花。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河泥是专门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种藕的时候,祖母也要自己动手,一枝枝种下去,弄得双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③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荷蔫了。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祖母满脸笑意地看着它,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孩子。

④夏天到来的时候,荷叶自由地舒展开来。天太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常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的独特风景。祖母也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茶倒水,请人家欣赏。

⑤忽一日,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请她进来坐坐,可女人摇摇头,说出一番话来。原来,女人的孩子生了一头疮,中医开的药里要用到新鲜的荷叶,她是来讨荷叶给孩子治病的。看到那孩子一头的疮,祖母咝咝地吸着凉气,好像要替孩子承受痛苦。祖母凝视着荷叶,思索片刻,拿起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那枝最大的荷叶,送给母子。

⑥荷叶是夏日里最清凉的东西。以往每年,祖母都要分送几枝荷叶给左邻右舍泡

茶。这年,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天,祖母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了。不过,孩子的疮倒是一天天好起来。

⑦家里的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就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满脸笑意,说:“荷叶派上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⑧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荷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分送给许多人吧!

(1)、读了脚本(选文),我知道了选文是一篇回忆的文章。第④段中那“独特风景”指的是
(2)、阅读文章第②-⑦段,参考提示,补充完整(每空两个字)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

守荷

(3)、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祖母形象。
(4)、第⑤段“祖母凝视着荷叶,思索片刻”,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此时祖母会想些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细菌与安全》一文,完成小题。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阅读郑振铎《海燕》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地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空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A)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B)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地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人类因手机而“退化”?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予,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②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癌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③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A】

    ④前不久,一名湖北十堰的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的深坑不幸身亡。就在10月22日,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的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与该男子贴身而过,他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这次事故也导致火车被逼停,在现场停留了18分钟。

    ⑤“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B】

    ⑥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C】

    ⑦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⑧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现了滑稽但颇有寓意的一幕: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让人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轻放

安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晦暗的廊灯的忿恨。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却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而那盏灯,也就这样沉默着,一日日听我们的跺脚声,砰砰砰地响了又响。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黯淡无光的走廊,便瞬间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世风日下,却始终自己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说,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而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说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只要我自己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相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不去自己主动找,它怎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却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操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却是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何必跟他客气,他不仁在先,我又为何再做君子?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一下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把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归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自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竟是如此地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炊烟

张鹏程

    炊烟,是乡村的灵魂。

    ②一方旷野,有了第一缕炊烟,才有了人家。几户人家,组成了村庄。有了村庄,炊烟成了别样移动的“森林”。乡村,正是有了这淡墨的点染才诗画同园,魅力无限。一片旷野,满目画意。几十户人家,是旷野上长出的香菇,缕缕炊烟,是香菇连连的哈欠。乡村可以被旷野掩埋,但是,炊烟是隐不住的,它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任你如何遮盖,它总有办法冒出头来。

    ③乡村最恬静、最温情的时候,便是炊烟飘起的那一刻。记忆中,黄昏中的炊烟是徐缓的、抒情的、淡然的。你无法想象,它们刚在烈火中涅槃,又奋争在漆黑的烟道,满身伤痛。一经破囱而出,它们便成了最美的绽放。满目灿笑,一心坦然。像昙花,像月辉,像一个贤良的淑女,不急不躁,端庄静美,举止有素。一片片炊烟徐徐地离开一户户农家,向着更远处飘去,最后融入天边。于是,它们成了一朵云,一座山,一片海……

    ④很久以前,它们还不是炊烟,它们也从不曾想过能成为炊烟。它们是一株株碧翠的生命,鲜活在野外,灿烂着沃土,恣肆了生命。鲜艳的花朵,引来了劳碌的蜜蜂;满身的翠绿,被鸟们衔去做巢;敞开的胸怀,接纳了大把的阳光。离开了那片土地,它们枯萎了,风干了。但是枯萎不等于死亡,风干也未必是消失。枯萎,是更鲜活的再生;风干,有了更空灵的飘逸。缕缕炊烟,是它们的魂魄,是它们的眷恋,是它们生命更精彩的绽放。万事万物,都是通过一缕炊烟得到了飞跃和升华。

    ⑤乡村的炊烟,是味觉的盛宴。张家的鲜鱼,李家的嫩鸡,王家的肥羊……小村所有的美味,都是通过炊烟酿成的,又都是通过炊烟会集和传播的。那美味,成了乡村别样的烈酒,醉人醉心醉生灵。不尽的美味,逗得那些鸟们站在枝头歌唱不止、那些家畜亢奋难安;夕阳更是红着脸,迟迟不肯归去。没有哪位厨艺大师,能烹出乡村炊烟中那鲜活饱满的味道。没有哪一种味道,能被炊烟渲染得那样淋漓尽致。

    ⑥点点炊烟,像小村人一样,相扶相搀,相容相爱。哪一天,整个村庄的炊烟都消失了,怕是随之而来的是荒凉,是死亡。日出日落,是炊烟极好的舞台。他们歌唱卑微,歌唱琐碎,歌唱平淡,歌唱幸福……各种牲畜,也不会错过这个舞台。长长的牛哞,挽留着夕阳;声声狗叫,驱赶着暮色;嘶嘶马鸣,呼唤着温馨……大鹅的叫声,一惊一乍;肥猪只能哼哼,也吟出满心的欢喜;老母鸡小声地叮咛小鸡仔,一首摇篮曲给孩子们一个酣酣的梦……炊烟,给动物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舞台,生灵们的交响曲犹如天籁。

    ⑦如果说,黄昏中的炊烟,带了几分柔情,那么,晨曦中的炊烟则多了几分神秘。⑧炊烟,由寥落到稠密,见证着小村的壮大;由寡淡到浓香,彰显着小村的富足。

记叙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杂货铺的赠品

①我几乎是突然之间才发现小区里面有一个杂货铺,里面的东西摆放得杂乱不堪,货品也跟小区外便利店的大不一样。起初我发现了卤肉。那个时候老爷爷和老婆婆还在一起看店,卤肉是老婆婆按照她家乡的风味制作的,跟我在餐厅里吃到的卤肉口味不一样,有种醇厚的香味。后来我妈妈去买,他们交流过,原来这里的卤肉多了一道传统工序,被稍微熏制过,可惜,好吃的卤肉如昙花一现,然后就没有了。后来我又发现了菜包子。说来很逗,我从杂货铺的冰柜里拿鸡胸肉,看见包子就顺便拿了几个,打算回家后做水煎包。老爷爷笑了起来,说这是他自家做来吃的,我要买就五角钱一个。

②昨天晚上,便利店关门了,超市也关门了,天还下着雨,只有这家杂货铺的灯还亮着。我家的冰箱空了,我忙碌了一天,不知不觉已是半夜,整个人却还陷在忙碌后的焦灼当中。饥肠辘辘的我打着雨伞去买零食。在杂货铺里躲雨的两只流浪白猫,朝我叫唤了两声,老爷爷冲我打招呼:“你好啊!”我仿佛没有那么焦躁了,买完食物,拎着一大包东西慢慢地走回家。雨滴在树叶上平缓敲打的声音,如同舒曼的曲子。其实,这个杂货铺是老爷爷家的客厅改造的。我去一趟杂货铺,只不过是从我家的楼栋走到附近的楼栋,我不知道是他的年纪的确非常老了,进入那生命当中最温和的阶段,还是这样一个和蔼的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如此。所在的城市,本地居民以脾气火爆出名,很多八十多岁的老人性格仍然大大咧咧的。

③杂货铺的老爷爷守着他的店,度过他的晚年。没有什么工作压力,也没有什么盈利目标,更没有业绩要求。他就在店里坐着,有时候抽根烟,有时候弓腰驼背的在货架间徘徊。他的妻子,那个很擅长做卤肉和菜包子的老婆婆,去另外一个城市帮儿女照顾小孩了,于是这一年店里只有这个老爷爷。我也是后来才搞明白为什么卤肉和菜包子会突然消失。

④我一度觉得他太寂寞了。每次去店里,他会跟我打招呼。他从来不跟顾客锱铢必较,我有时候忘记带零钱,就隔天再给他送过去。有一回他,还额外给我的家人一盒饺子,那是他自己包的。除了问候一声,与我聊上几句,他的话并不多。不攀谈,不问东问西,偶尔会提示我店里有几种蔬果是刚送到的,如果我需要添加葱蒜,就自己拿。就连流浪猫,他也有空就喂一下,逗弄,也不打扰,人和猫互不腻。

⑤我知道,总有一天这个店铺会变样,或者不存在了。他的子孙没有兴趣看守这么个杂货铺。这个小小的店铺,更像是他为了使自己有点事情做而开的,我心中的疑问也有了答案。他早年当过兵,还曾因年轻气盛给人提意见而遭受报复,并因此失去了工作。几十年过去,他仍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没有被戾气和仇恨所控制。

⑥如今,所有的东西我都可以从网上买,快递外卖极为方便,人不愁没吃的。然而有些东西是标准化的便利店永远不会有的。连锁便利店整洁干净,长相亲和的店员,他们是在为老板打工,所以无论如何亲切的微笑,脸上都带着一种疲倦。

⑦我希望杂货铺一直都在,它像是一种默契的陪伴。老爷爷在,这个杂货铺就在,两只流浪的白猫也会在。落雪的天气,下雨的天气,烈日暴晒的天气,我都会去杂货铺随便买点什么。

⑧我总会去买点什么,因为无论我买什么,他都会附赠我一份平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