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开学摸底质量监测试卷
舍不下,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林琳 孔庆珊
①冬日清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镇刘井烈士陵园里,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一位老人手持抹布,弯着腰逐一擦拭墓碑。擦完一块墓碑,他就把抹布重新洗净拧干,再去擦另一块。
②老人名叫刘德龙,今年74岁。1985年,他把家安到陵园,为刘井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义务守陵,至今已有37年。
③1939年初,日本侵略军对清河平原展开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在马耀南、杨国夫的带领下,在魏桥镇刘井村与敌人展开激战,痛歼日伪军800余人,其中日军417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73名烈士,1963年,当地政府和刘井村在战斗遗址建起刘井烈士陵园,将烈士集中安葬。陵园建好后,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烈士的崇敬,刘德龙常来为烈士扫墓。刘德龙发现,陵园里安葬的73名烈士,留有名字的仅有28位。清明时节,无名烈士墓前冷冷清
清,少有人祭扫。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有生之年每年都来给无名烈士扫墓,让英雄知道后辈没有忘记他们。
④当时,陵园没有专人管理,纪念设施和墓地缺乏维护修缮。刘德龙心想:烈士们为了保护我们流血舍命,现在却没有人照管,我为什么不能住在陵园里专门为烈士们守墓呢?当地许多村民认为墓地不吉利,对刘德龙的决定难以理解。刘德龙却认为,烈士是英雄,陪着他们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他一定要将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妻子也十分支持他的决定。
⑤1985年,刘德龙在陵园里盖起一间土坯房,后来条件慢慢好转,才将土坯房改建为砖瓦房。住所的简陋,刘德龙毫不在意,他把更多精力放在陵园修整上。刘德龙想让烈士有个美丽的“家”,让烈士墓看起来更庄严,就自己精心设计了烈士墓前的拱形门洞。拱形门洞是用柳树条做的,他趁柳树条嫩的时候,将其掰弯,用来塑形。做好之后,每一座烈士墓看起来更加庄严肃穆。这些年,刘德龙务农为生,生活不算富裕,修整陵园的费用,都是他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生产队分的柴火,他舍不得烧,一捆捆攒起来,给陵园扎了个篱笆墙。有一年电视台来陵园报道,临走留下1 200元。刘德龙全用来买了月季花栽种在墓地周围,他认为这些钱要花在烈士身上才值得。因为刘德龙的尽心保护和修缮,刘井烈士陵园逐渐成为当地学校开展爱国教育的场所。“那次我真是太感动了。”说起1987年清明节魏桥中学师生前来缅怀烈士的场景,刘德龙记忆犹新。“我们这里有个风俗,清明节吃鸡蛋扫病除灾,家长都给孩子们煮鸡蛋吃。当时有 4个女学生,把带来的鸡蛋掰开,给每个烈士墓前摆了一点。那个年代鸡蛋还很金贵,许多人家都不舍得吃……”学生们对烈士这种朴实的情感,更坚定了刘德龙守陵的决心,能让孩子们记住这些英雄,他特别欣慰。
⑥陵园的后院,整齐摆放着两排竖形墓碑。2013年陵园集中整修时,原本直立的竖形墓碑被改为平放的方形墓碑,工人们将旧墓碑搬到后院,随手放倒在地上。刘德龙看见后立刻上前制止:“这是英雄,谁让你们放倒了?”他将墓碑一个个扶起来摆放整齐,“英雄就要被尊
重,没有他们流血舍命,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咱可不能薄待了他们……”
⑦从把家安在陵园那一天起,刘德龙几乎一直都待在陵园守着烈士。望着肃穆整洁的陵园,他喃喃道:“舍不下,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有删改)
小王 (沉重)我奶奶接到刘叔的信,伤心得哭晕过去好几次,叮嘱我一定要来看看爷爷如今安葬在什么地方。爷爷战死之后,她要支撑起这个家,所以一直没能来看一眼,没能陪伴在爷爷身边,和他说说话,多亏①。赵叔 (点头,手抚摸着墓碑)是啊,看到墓园门口的篱笆墙,每一座坟墓前都有②,每一块墓碑都被擦得干干净净,就知道我爸这些年在这里一直被人放在心上,被照顾得很好。
小王 是啊,我们真该好好谢谢刘叔,他从心底里把我们的亲人当成他的亲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