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开学摸底质量监测试卷

现代文阅读

舍不下,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林琳 孔庆珊

    ①冬日清晨,山东省邹平市魏桥镇刘井烈士陵园里,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一位老人手持抹布,弯着腰逐一擦拭墓碑。擦完一块墓碑,他就把抹布重新洗净拧干,再去擦另一块。

    ②老人名叫刘德龙,今年74岁。1985年,他把家安到陵园,为刘井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义务守陵,至今已有37年。

    ③1939年初,日本侵略军对清河平原展开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在马耀南、杨国夫的带领下,在魏桥镇刘井村与敌人展开激战,痛歼日伪军800余人,其中日军417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73名烈士,1963年,当地政府和刘井村在战斗遗址建起刘井烈士陵园,将烈士集中安葬。陵园建好后,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烈士的崇敬,刘德龙常来为烈士扫墓。刘德龙发现,陵园里安葬的73名烈士,留有名字的仅有28位。清明时节,无名烈士墓前冷冷清

清,少有人祭扫。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有生之年每年都来给无名烈士扫墓,让英雄知道后辈没有忘记他们。

    ④当时,陵园没有专人管理,纪念设施和墓地缺乏维护修缮。刘德龙心想:烈士们为了保护我们流血舍命,现在却没有人照管,我为什么不能住在陵园里专门为烈士们守墓呢?当地许多村民认为墓地不吉利,对刘德龙的决定难以理解。刘德龙却认为,烈士是英雄,陪着他们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他一定要将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妻子也十分支持他的决定。

    ⑤1985年,刘德龙在陵园里盖起一间土坯房,后来条件慢慢好转,才将土坯房改建为砖瓦房。住所的简陋,刘德龙毫不在意,他把更多精力放在陵园修整上。刘德龙想让烈士有个美丽的“家”,让烈士墓看起来更庄严,就自己精心设计了烈士墓前的拱形门洞。拱形门洞是用柳树条做的,他趁柳树条嫩的时候,将其掰弯,用来塑形。做好之后,每一座烈士墓看起来更加庄严肃穆。这些年,刘德龙务农为生,生活不算富裕,修整陵园的费用,都是他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生产队分的柴火,他舍不得烧,一捆捆攒起来,给陵园扎了个篱笆墙。有一年电视台来陵园报道,临走留下1 200元。刘德龙全用来买了月季花栽种在墓地周围,他认为这些钱要花在烈士身上才值得。因为刘德龙的尽心保护和修缮,刘井烈士陵园逐渐成为当地学校开展爱国教育的场所。“那次我真是太感动了。”说起1987年清明节魏桥中学师生前来缅怀烈士的场景,刘德龙记忆犹新。“我们这里有个风俗,清明节吃鸡蛋扫病除灾,家长都给孩子们煮鸡蛋吃。当时有 4个女学生,把带来的鸡蛋掰开,给每个烈士墓前摆了一点。那个年代鸡蛋还很金贵,许多人家都不舍得吃……”学生们对烈士这种朴实的情感,更坚定了刘德龙守陵的决心,能让孩子们记住这些英雄,他特别欣慰。

    ⑥陵园的后院,整齐摆放着两排竖形墓碑。2013年陵园集中整修时,原本直立的竖形墓碑被改为平放的方形墓碑,工人们将旧墓碑搬到后院,随手放倒在地上。刘德龙看见后立刻上前制止:“这是英雄,谁让你们放倒了?”他将墓碑一个个扶起来摆放整齐,“英雄就要被尊

重,没有他们流血舍命,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咱可不能薄待了他们……”

    ⑦从把家安在陵园那一天起,刘德龙几乎一直都待在陵园守着烈士。望着肃穆整洁的陵园,他喃喃道:“舍不下,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有删改)

(1)、下面不属于刘德龙为烈士们所做事情的一项是 (   )
A、常来扫墓缅怀 B、自费修整陵园 C、墓前摆放鸡蛋 D、把墓碑摆放整齐
(2)、下面关于烈士陵园的叙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
A、为纪念牺牲的烈士,当地政府建立了烈士陵园。 B、村民认为墓地不吉利,不愿意去维护修缮墓地。 C、电视台到陵园采访报道,留下的钱买了月季花。 D、陵园集中整修,竖形墓碑全部被改为方形墓碑。
(3)、下面的剧本片段是1986年烈士家属小王和赵叔从异地他乡赶到刘井烈士陵园吊唁亲人时的对话。请合理想象并推测,补写横线处的内容。

小王 (沉重)我奶奶接到刘叔的信,伤心得哭晕过去好几次,叮嘱我一定要来看看爷爷如今安葬在什么地方。爷爷战死之后,她要支撑起这个家,所以一直没能来看一眼,没能陪伴在爷爷身边,和他说说话,多亏①。赵叔 (点头,手抚摸着墓碑)是啊,看到墓园门口的篱笆墙,每一座坟墓前都有②,每一块墓碑都被擦得干干净净,就知道我爸这些年在这里一直被人放在心上,被照顾得很好。

小王 是啊,我们真该好好谢谢刘叔,他从心底里把我们的亲人当成他的亲人。

(4)、文章画线句若改为“我可以住在陵园里专门为烈士们守墓”,意思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却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流泪的蓑衣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小题

    【甲】“得多少?”样子坐在了床上。

    “有多少拿多少,没准价儿!”

    “我等着坐狱得了!”

    “这可是你说的?可别后悔?”孙侦探的手伸仲入棉袍中,“看这个,祥子!我马上就以拿你,你要拒摘的话,我开枪!我要马上把你带走,不要说钱呀,连你这身衣裳都进狱门就得剥下来。你是明白人,自己合计合计得了!”“有工夫挤我,千吗不挤挤曹先生?”祥子吭吃了半天才说出来“那是正犯,拿住呢有点赏,拿不住担‘不是’。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象放个屁;把你杀了象抹个臭虫!拿钱呢,你走你的;不拿,好,天桥见!别麻烦,来干脆的,这么大的人!再说,这点钱也不能我一个人独吞了,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这么便宜买条命还不干,我可就没了法!你有多少钱?”

    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了拳头。

    【乙】钱就和流水似的,他的手已拦不住;死人总得抬出去,连开张殃榜也得花钱。

    祥子象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

    跟着虎妞的棺材往城外走,他这才清楚了一些,可是心里还顾不得思索任何事情。没有人送殡,除了祥子,就是小福子的两个弟弟,一人手中拿着薄薄的一打儿纸钱,沿路撤给那拦路鬼。

    楞楞磕磕的,祥子看着杠夫把棺官材埋好,他没有哭。他的脑中象烧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直到“头儿”过来交待,他才想起回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杰出的原子核物理学家卢瑟福说过:“出色的科学家总是善于想象的。”爱因斯坦也把想象力当作一种可贵的智能,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想象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的大脑皮层由大小、形状、排列顺序不同的140~150亿神经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又分别组成若干集团,各司其职。心理学家认为,大脑有四个功能部位:①接收外部世界信息的感受区;②将这些感觉信息收集整理起来的储存记忆区;③评价所获得的信息的判断区;④按新的方式把旧信息和新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人的思维能力相应地分为感受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四种。所谓想象,就是由保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构想这样一种思维过程。

    想象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实验,但观察所获得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经验材料,而要达到研究的目的,必须借助于想象,以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构想出事物运动的图式。正如英国物理学家廷德尔所说:“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象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

    想象分为有意识想象和无意识想象。有意识想象,是按一定的思路,对某个问题进行有步骤和连贯的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构造表现事物本质的形象。有意识想象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哥白尼经过二十多年的天文观测、计算,大胆地勾画出新的宇宙图景;道尔顿根据当时已发现的大约30种元素,推测一切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创立了近代意义上的原子理论;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设想出形象的原子核模型……,这些都得益于想象。

    无意识想象,又称“灵感”。它是指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和理解,通常是指某一工作已被暂时放弃思考,或当注意力转向不相干的事情时,突然间脑际闪出思想火花,使他茅塞顿开,长时间倾心研究的问题瞬即解决。例如,阿基米德在浴盆里悟出了著名的浮力原理;格尔塞在啤酒店受啤酒汽泡溢出的启发,构成了“液态汽泡室”模型;化学家凯库勒根据睡梦中显示的有机物苯的环状图形,提出了有机物分子结构理论等等,都是无意识想象的有趣例证。

    有人把有意识想象和无意识想象视为两种互不相干的思维活动,其实,无意识想象不过是有意识想象的继续,是充满着必然的偶然。不论是有意识想象,还是无意识想象,都建立在广博的学识之上,根植于丰富的实践实验之中。“灵感”是可贵的,但任何一个“灵感”的产生,总是以自觉的思考为前提。没有对观察资料长时间的追索,没有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灵感”决不会产生。

    如同人的其他思维能力,想象力也是先天与后天因素的统一。大部分人平常使用脑的判断力较多,而只使用想象力的15%左右,大有潜力可供开发。培养和发挥想象力,一是要兴趣广泛,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二是要思想解放,不受陈规旧习所限,任凭自己的想象驰骋;三是要注意培养无意识想象能力,一旦思路受阻,可把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从事不费脑力的轻松活动,或同别人讨论,激发思考,帮助大脑投入创造性思维活动。

(摘自《知识与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戴车匠

(汪曾祺)

    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③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④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⑤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⑥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⑦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⑧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⑨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蜒,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⑩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⑪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