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花垣县华鑫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综合而成的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唐代中后期的形成期,宋金的发展期,元代的成熟期,明清的繁荣期的具体过程。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等剧种为代表的中华戏曲百花苑,现如今,我国已有300多个戏曲剧种。

材料二

京剧被誉为“国剧”。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划分:生、旦、净、丑四行;“生”扮演男性人物,其中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扮演大将的在装扮上,戴盔,穿厚底靴子,一般使用长柄武器;“旦”扮演女性人物;“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演唱声音要求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合,是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丑”扮演喜剧滑稽角色。

不同的京剧脸谱,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京剧脸谱,主要采用黑、红、白三种颜色。红色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姜维;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等;白色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等。后来,根据不同需要,脸膛主色又细分出红、紫、白、黄、黑、蓝、绿、粉红、灰、褐、金、银等脸谱颜色。

材料三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起源于苏北香火戏,产生于两淮,流行于盐埠和扬泰等地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淮剧的其形成是劳动人民生产与生活的积淀,也是江淮人民精神文化的缩影。经典曲目有《宝莲灯》《吴承恩》《韩信》《血战刘老庄》等。淮剧旋律优美、高亢嘹亮,特别是尾音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故又被称为“拉魂调”,曲调既有南方的婉约,又有北方的粗犷。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安市淮剧团是传承团体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传媒的普及,传统淮剧逐渐失去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人们对传统戏曲越来越隔膜,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

妹妹哎,眼前的凄凉景令人悲痛,大观园草木凋零,月色昏沉。细雨蒙蒙,朔风透骨缝,寒露竟遇冬。潇湘馆珠帘漫卷,满地尘埃,深掩重门,更雨芭蕉滴断珠,鹦鹉悲言恨重重。妹妹你人亡衣物还未动,怎不叫宝玉触景生情。

——淮剧《红楼梦》唱词节选

我一生究竟犯下了什么错,为什么好人却无好结果。我一生触了哪家法一部,为什么天也杀来地也诛。我一生命运究竟谁摆布,为什么吃不尽的辛苦、受不完的折磨、尝不够的灾难、爬不断的坎坷,死后还遭分尸苦,阳间阴间都不放过我。

——淮剧《祥林嫂》唱词节选

(改编自淮剧艺术网)

材料四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进入新世纪,戏曲艺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陷入发展困境,但戏曲工作者仍在积极探索。中国戏曲学院打破单一剧种(京剧)教学体制,开设表演系,设立本科专业,让其它地方戏也有了专业发展的机会。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校长钱江南认为:戏曲人才培养的秘诀就是“百教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坚持用剧目驱动教学,让学生演学结合,不断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的表演才华,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1)、对以上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综合而成的表演艺术。现如今,我国已有300个戏曲剧种。 B、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生、旦、净、丑的脸谱可以相同。 C、淮剧曲调之所以既有南方的婉约,又有北方的粗犷,完全是跟淮安人的性格有关。 D、进入新世纪,戏曲艺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陷入发展困境,但戏曲工作者仍在积极探索。
(2)、阅读材料三,淮剧的唱词有哪些特点?
(3)、戏曲文化艺术在当下多元文化冲击下如何发展呢?请阅读以上材料,向淮安文化部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 , 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象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阅读下面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

王元红

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湖水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容量增加了近140亿立方米。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研究人员认为,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需要综合考虑水循环的各个可能因素。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⑪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志愿之城”晒成绩单:每4个广州人中就有1个是志愿者,“志愿之城”成色几何?“3.5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之际,广州晒出成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469.96万人,同比去年增加25.44万人;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数1.98万个,同比增加5600个:志愿活动发布总数90.83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38亿小时。按2021年底常住人口比例计算,每4个广州人中,就有1个是志愿者。年历回2020年,广州日报《5个广州人1个是志愿者》独家讲述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34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20%以上。从5个人中1个志愿者,到4个人中1个志愿者,数字的小变化,折射出的是城市温度、市民文明程度的大提升。广州实名注册志愿者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46.36%,女性53.64%。从实名注册志愿者的年龄分布来看,14岁-40岁之间的青年志愿者人数为4,063,349人,占全部志愿者的比例约为86.46%。

    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共有39个先进典型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67个先进典型入选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其中2022年,陈晓霞、英明聪、陈雪玲3名志愿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山态愿服务队1个志愿服务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勃勤助学”、广州海关“海关进校园、海关进企业、海关进社区”2个志愿服务项目和越秀区北京街道盐运西社区1个社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材料二:

“秘好办”APP上线“志愿时”专区啦!

为了让市民更便捷地参与公益行动,“稔好办”APP 上线了“志愿时”专区。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都可以通过“好办”APP在线发布活动。社会志愿者可查找附近志愿活动并报名,还可记录服务时长、培训时长、查询个人荣誉等,让公益变得更有趣、更透明、更阳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使用“志愿时”专区报名志愿活动吧!打开“穗好办”APP首页,找到“特色专区”,点击“更多”“志愿时”,即可进入服务页面。流程如下:


有志愿者账号的可直接使用账,户密码登录。

无志愿者账号的,需先注册志愿者账号。

通过人脸识别认证注册并完善志愿者资料。


志愿者也可按活动类型选择感兴趣的志愿活动,在筛选栏即可按城市、活动类型、活动状态、服务对象等条件筛选自己想参加的志活动。

点击感兴趣的活动,查看活动时间、内容、招信息、服务对象及服务保障,点击“我要报名”,选择时间,报名即可。

报名成劝后,录用结果将通过短信的形式通知。

报名成功后,也可通过“志愿时”专区——我的——我的服务一已报名活动进行查询。

成功报名的志愿活动开展前需要进行考勤。到达活动指定地点的志愿者可以打开“考勤”页面,按活动需要进行签到。

参与

学生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参加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请18周岁以下志愿者由家长陪同参加,或由监护人签订承诺书,由志愿者带至现场交给活动负责人。

材料三:

 2023年“志愿一夏”广州中小学生著期志履行动今年暑假期间,团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河长办、市民政局、市生环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科协单位发起2023年“志愿一夏”广州中小学生暑期志雁行动(以下简称“志愿一夏”),为广州市的中小学生堤供了社会实践的好平台、好去处。

    十大精品项目让中学生志愿者们收获满满、“志”有所成。7月1日至9月8日,已累计开展活动 4052场,组织3.2万名中小学生志愿者上岗,累计上岗近7.9万人次。“志愿一夏”为中小学生志愿者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职业体验。志愿者们通过愿服务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深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性和岗位的特点,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方向开启探索之门,同时在服务与奉献中增长本领、提升自我。

    广州是国内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较早、最早提出建设“志愿之城”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志愿服务在广州青少年中蔚然成风。2020年以来,团市委已组织发动超过23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与暑期志愿服务,“志愿一夏”逐渐成为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

    下一步,团市委、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将以“志愿一夏”为契机,培育更多高质量的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让广大青少年身体力行来感知社会的温度,用志愿服务培养自己的能力,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共同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广州日报》,有删减)

阅读

材料一

春意惹人醉,陌上花正开。远眺高姥山,杜鹃花海宛如鲜艳的绸缎缓缓铺开。高姥山是浙江省第一个省级生态旅游区,因具有罕见的高山断层湖泊景观和成群灿烂的杜鹃花而闻名内外。

以“花”为媒,以节“圈”粉,花开四季,花节相融。近年来,磐安更是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2023年,磐安以“云伴山依  花样磐安”为主题,相继举办了樱花节、杜鹃花节等活动。接下来,磐安还将深入推进“樱花谷”“杜鹃谷"“银杏谷”“玫瑰谷”“芍药谷”五大花谷等项目建设,绘就“全域皆景、四季可游”的文旅融合新画卷。

(新华网2023.4.26)

材料二

近年来,武义县紧紧园绕生态、绿色做文章,高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创建,高质量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充分挖掘治水文化和人文历史,有效提升河湖生态景观,

一条条“美丽河湖”如同一条条细微的血管,将美丽乡村串联成珠,也带动了“美丽经济”的发展。在柳城镇全塘口村,满糖沉甸甸的莲蓬傲然挺立,在微风中轻揉慢曳,莲间,鱼鳖共泳,悠然自得。莲农们熟练穿行于荷塘间,拔开层层碧绿荷叶,细加找寻“增收富果”,眉眼间满是欣慰与喜悦,截至目前,该村具有“莲鐅”共养基地50亩,整村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

(五水共治2023.8.15)

材料三

“这些秸秆重1600公斤,可换有机肥1600公斤。"11月2日上午,唐先镇葡萄种植户施汉波将自家的葡萄枯枝秸杆运送至收集点,换取有机肥料,据他估算,平均每年每亩地的秸秆可交换三四百公斤有机肥,能减少40%的用肥成本。

唐先镇系“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每年葡萄剪枝产生秸秆约1500吨,过去普遍露天焚烧秸秆,给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对此,我市在2017年率先提出“秸杆换肥”模式,科学处置秸秆,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提高至 98.33%,“秸秆换肥”模式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专家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永康发布z023.11.5)

材料四

丽水九龙湿地公园,每年3一4月,成千上万萤火虫在林间飞舞,如繁星闪烁,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前来观看。

“湿地精灵”萤火虫对陆栖或水栖环境要求十分严苛,其生存繁育需要水质干净、环境湿润、食物充足的环境。自2013年首次大批量出现萤火虫聚集栖息后,九龙湿地十年接力悉心呵护这些小生灵,打造出了华东地区的“旅游打卡胜景”。

专家认为,九龙湿地萤火虫的密度与数量非常惊人,这得益于瓯江独特的生态条件,这种潮湿、润泽的环境,非常适合萤火虫的生存。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应该持着法布尔的精神。"*我们建议加大保护力度,另外我们也建议今年的赏莹活动能暂停,给莹火虫一点种群恢复的时间。”守望莹火虫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一位萤火虫博士付新华如是说。

(丽水网2023.3.20)

材料五

(《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

现代文阅读 I

在月亮上盖房子难在哪儿?

①在月球上盖房子,真的遥不可及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群“中国超级泥瓦匠”为人类在月球上建起科研站。从公开报道来看,目前这一研究还很前沿,但作为人类唯一抵达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地外建造似乎遥不可及,但它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探索需要,也是航天强国的战略需要。

②目前,国外建造月面基地的技术思路是高能束 3D打印,存在大尺寸结构一次性成型困难、耗能大等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借鉴中国传统砌筑和榫卯连接方式,将中国传统制砖砌筑的建造方法与3D打印建造方法相结合,利用月壤烧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再用机器人砌筑,像搭“乐高”一样在月球上盖房子。这种方式____可以搭建出较大尺寸的月面建筑结构,____能耗和造价更低。

③相比于传统建造,地外建造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尤为复杂。在月球上实施建造,首先必须克服极端环境的考验。月球上每年约发生 1000次 2 至 3 级的月震,还有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太阳风、微陨石冲击以及月面复杂形貌与地质等。其次,月球拥有超高真空环境,并且存在三四百摄氏度的大温变,传统土木建造方式几乎无法实施,结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我国探测掌握的最新数据是,月球白天最高温度在 120 摄氏度左右、夜晚温度大概在零下200摄氏度左右,因此月昼和月夜温差大概为300摄氏度,超过此前的估计,如此大的温差给月面建造带来了极大挑战。所以,月面原位建造成为极端复杂且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超级工程。

将一瓶矿泉水重量的材料运送至月球,要花费 20 万美元 , 高昂的成本也是制约地外建造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外建造所必需的钢筋、混凝土、水等材料不可能都从地球上“外带”,只有尽可能利用月球上的天然月壤材料进行原位建造。

⑤在月面进行建筑建造,是长期探月的需要,将来肯定能够实现,但仅就目前的研究基础来看,短期内实现还比较困难,真正实现“在月亮上盖房子”的目标,

也许还需要20至 30 年,甚至更长时间。这项研究可能无法立竿见影。

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索往往是一个“从 0 到 1”的过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灵机一动,都是突破重大科学难题需要经历的。从长远看,尽早着手在月球表面开展建筑建造的研究工作,更好地认清其关键问题、核心困难,不断激发我国科研人员、青年学者的研究兴趣,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非常有必要,且对建立我国的科学自信意义非凡。

⑦何时能实现在月球上“盖房子”?这需要经历一个科学家群体不断上下求索的过程,未必能在一代科学家身上实现。但是,以跨学科交流推动各相关领域科学家凝聚共识、共同解决难题、应对各种挑战显然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⑧中国工程院丁烈云院士说:“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对于很多事关国家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科学难题而言,潜心研究的过程有时甚至比最终结果还重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