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也是一部写作精良的报告文学。 B、1936年6月至10月,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创作了这部作品。 C、阅读这部作品可以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D、书名“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敌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①概括长征中的这次战役名称,并分析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②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写了什么?写他们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幸,他常常笑着称自己是个“苦力”。你可以看出来, 他真心真意地认为,中国的穷人,农民和工人,都是好人——善良、勇敢、无私、诚实,而有钱人则什么坏事都干尽了。我觉得,他就是认为问题是那么简单:他要为消灭这些坏事而奋斗。这种绝对的信念使他对自己的大胆无畏,对他的部队的优势所说的自豪的话,听起来不至于使人有狂妄自大的感觉。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你可以看出,在他看来,他这话不过是说明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他的部下对他的拥戴的秘密也许就在这里。他对自己的部队极感自豪——不论他们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战士、骑兵、革命者的能力。他对他们的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的招贴——的确很好——都感到自豪。他对他的几个师长——其中两个“像我一样是苦力”出身,一个只有二十一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也很感到自豪。

    他很重视能够表现身体强壮的事,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使他感到很遗憾。他烟酒不沾,身体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文段二: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奋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