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距今4000多年,□□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应是(     )
A、中原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举一反三

考古学的不断进步,使我们得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研人员利用从考古遗迹和古生物化石标本中获取古生物遗传物质并进行生物学分析的方法,发现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是汉藏人群遗传学上的主要祖先人群。

——摘编自王传超《2022年中国古人DNA研究代表性成果及其进展评述》

(1)材料一中科研人员对远古先民的研究利用的是什么技术?该研究有何重要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

材料二   遥感技术能够从空中视角观察考古遗址。

该古城是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内外的结构层次分明、布局有序,核心区由内而外分别是宫城、王城、外郭城,城外还有多条水坝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建造这样一座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的古城,需要高度集权、精细规划、统筹组织、长期营建才能完成。

——摘编自宋姝、刘斌《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

古城遗址及外围水利系统图

(2)根据材料二,判断该遗址属于哪一古城?思考当时修建如此大规模的城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什么阶段?

材料三   二里头遗址通过考古挖掘,先后发现许多带有龙形纹样的陶器和用绿松石片粘嵌的龙形器。在文献上,夏王族对龙的崇拜十分突出,在没有本朝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将二里头考古挖掘成果与后世文献记载相联系之后,完全可以作为二里头是夏代王都的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摘编自王震中《论二里头乃夏朝后期王都及“夏”与“中国”》

(3)请根据材料三提取一个历史信息。材料三中所使用的确认历史事实的方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夏朝的历史地位?

材料四   中国彩陶的出现在时间上不晚于公元前6000年,在空间分布上中原仰韶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大溪文化、燕辽红山文化、甘青马家窑文化乃至广东咸头岭文化等都有发达的彩陶。研究人员对出土彩陶进行了物理化学测试,注意到甘肃马家窑黄褐色彩陶具有较高的氧化钙含量,明显不同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出土的仰韶红色彩陶陶片。

——摘编自郁永彬《科技考古实证中华陶器源远流长》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史前彩陶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折射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技术与考古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活动一图1中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__________。依据图1分析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

活动二   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2)请你写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名称。从活动二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请写出两点。

活动三   探寻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下表是良渚遗址、陶寺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②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③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200多件礼器。

④二里头遗址中有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有比较严格的区分。

⑤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二里头遗址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10.8万平方米。

(3)请用活动三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即可)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______。

B.当时已产生阶级,社会贫富分化相当明显: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请你为该项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