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阅读练习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在诗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傍晚———      暗影———

(2)、联系上下文,猜测“匿笑”的意思是(    )
A、哈哈大笑 B、微微一笑 C、偷偷地笑 D、咯咯地笑
(3)、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妈妈生气了,在严厉地批评孩子。 B、孩子不见了,妈妈多么着急,多么惶恐。 C、见了孩子,妈妈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D、表现了母子情深。
(4)、“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这句话中“摇摆” “跳舞”等词语表现出了金色花的
(5)、诗中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和一个怎样的孩子?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灰椋鸟

徐秀娟

    ①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②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林场。下了车,我们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③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一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④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多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叽叽喳喳的,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⑤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⑥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⑦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选自《小天使》,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长春花

①“六一”是我们少年儿童的节日。节日前夕同学们把家里最美的一盆花搬到学校里来装点校园。我搬来献给学校的,是一盆长春花。

②那是我生日的时候,五叔叔来祝贺并送给我的一株花苗。爸爸告诉我:“这是长春花,是用科学方法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③有一天,天色晚了,爸爸下班回来边脱外衣边问我:“小明,给长春花浇水了吗?”“哎呀!我回家玩都来不及,怎么会记着给花浇水呢?”我回答道。爸爸什么也没说,就自己舀了一勺清水,向阳台上跑去。

【读到这里,我预测:____】

④一天夜里,我在梦中被爸爸推醒了。那时狂风暴雨正猛烈地拍打着窗户。爸爸叫我去把阳台上的那盆花端进屋,还特地和我一起去呢!从此,我不敢疏忽。我运用爸爸教我的知识,____地给它施肥、松土、除草、灭虫。

⑤不久,长春花开了,开得多美啊!同一株长春花竟交映着五六种不同的花色,白的像雪,红的像火……在它开放的日子里,我似乎一天到晚都能闻到它那淡淡的清香。

⑥现在,人们在校园里围着这盆长春花,赞美它既美丽又清香的时候,我是多么高兴呀!“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培育出美,并把美献给集体的人,他的心灵才是最美的,美得像一朵纯洁的花。”听到大家对长春花的赞美,我回想起辅导员对我们说的这段话。我懂得了五叔叔和爸爸的心意了。

请认真阅读《石蚕》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石 蚕

【法国】法布尔

①我往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qiào)中。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那小鞘就是它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②这活动房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身体恰好能够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拼成一个小鞘,就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③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④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享受阳光时,它先拖着小鞘爬上芦秆,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里的空气便可以顺利往上浮。石蚕的身体就像一个活塞,向外拉时,装着空气的鞘就像救生圈一样,浮力使石蚕不至于下沉。

⑤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慢慢地钻入鞘内,排出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