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   他(孝文)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卫鞅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君”采取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君”改革对秦国带来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历史事件的名称,并概括材料三反映的改革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5)、根据材料四,归纳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改革的共同结果和相同性质,并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
举一反三
富强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1868年4月,日本人呢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这期间美国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到20世纪50年代,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摘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