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宏福外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谈交友(节选)

朱光潜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

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奥也可以变成寻常,而习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道理就在此。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全看模型的好坏,有如素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这句西谚确实是经验之谈。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摩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逐渐鞭辟入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孔子论益友,所以特重直谅多闻。一个不能有诤友的人永远是愚而好自用,在道德学问上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你自己是怎样的,就会得到怎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尝交感回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有损缺。你不必责人,先须反求诸己。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必同心,所谓“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如果你我在性灵上有高低,我高就须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你高也是如此,否则友谊就难成立。

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就绝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

(1)、下列对本文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谈到“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时,举了“共读共看”和“同喜同悲”两个正面事例。 B、作者在谈到“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时,引用古人的话和西谚作为道理论据。 C、作者在谈到“朋友会交互影响”时,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个譬喻形象阐释。 D、作者在谈到“你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得到怎样的朋友”时,从情感和性格两个方面阐释。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杨振宁《邓稼先》) B、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培根《谈友谊》) C、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D、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读了本文你对交友的原则应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某同学“只要有共同的喜好就可以成为朋友”的片面观点,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一段文字予以反驳。
举一反三
                                                                                                                     伯乐就是你自己

                                                                                                                              赵锁仙
       ①慧眼识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   A   。”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有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就是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在帮助弟弟成才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的,最终她们天人都以自己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文坛。贾平凹也好,勃朗特三姐妹也好罢,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予了众人。他们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 “   B  ”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   C  ”,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反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是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喟叹命运的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埋没,努力地去发现自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⑦最后我们想用一首打油诗来与朋友们共勉:坐等伯乐事难成,等来等去一场空。毛遂成名千古事,伯乐就是你自己!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宽容是一束阳光
       ⑴宽容是什么?
  ⑵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做过很恰当的诠释。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⑶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⑷宽容是快乐之本。宽容朋友无意的误解,能使友谊之树常青不倒;宽容同事背后的中伤,能使同事之间团结谅解;宽容领导暂时的失察,能使上下之心协调一致;宽容下属无心的冒犯,能使下属之行自觉规范;宽容亲人一时的过失,能使幸福之花常开不败。如果人们不深刻理解宽容的含义,不理会宽容的价值,心胸狭隘,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必报,言语刻薄,生性嫉妒,得理不饶人,得势不容人,就会如摸黑夜行,处处碰壁,时时摔跤,陷入无穷的烦恼。
  ⑸宽容是事业之基。西汉末年,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说:“如果追查,将会使许多人恐慌,甚至成为我们的死敌。而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刘秀的宽容使自己众望所归,终成帝业。在“鲍管分金”的故事里,鲍叔牙不但不计较管仲的自私,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辅佐齐桓公完成了霸业,管仲因此载入史册。
  ⑹宽容是美丽之源。天空是宽容的,她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了她的深邃之美;大海是宽容的,她容忍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了她的辽阔之美;森林是宽容的,她容忍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了她的原始之美;宇宙是宽容的,她容忍了星座裂变一时的更替,才有了她的神秘之美;时间是宽容的,她容忍了各色人等一时的虚掷,才有了她的延续之美……但是,宽容有时与惩治密不可分,惩治是另一种宽容。大堤如果容忍了蚁穴的扩展,将毁于一旦,从而失去他的伟岸,因此惩治蚁穴是对大堤的宽容;国家如果容忍了民族的分裂,将陷入混乱,从而失去她的完整,因此惩治分裂是对民族的宽容;法制如果容忍了罪犯的横行,将失信于民,从而失去他的威严,因此惩治罪犯是对民众的宽容;自然如果容忍了污染的侵蚀,将灾难重重,从而失去她的美丽,因此惩治污染是对自然的宽容……
       ⑺宽容是一束阳光,时刻笼罩着我们,就看人们如何去面对。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①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②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就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⑤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⑥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作者:顾伯冲)

议论文阅读,完成各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歹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阅读《简单成就非凡》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人处世“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可以成就非凡的事业、非凡的人生。

②爱因斯坦当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年薪为一万六千美元,他主动要求减至三千美元,人们大惑不解。他解释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以创造的原动力!”爱因斯坦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不发讣告,不搞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这样,什么名誉、地位,统统都与他无关。可是,又有谁不承认他的盖世贡献、非凡成就呢!

③古人云:“大道至简。”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简单”一些,可以成就非凡的事业、非凡的人生。

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心灵的简单,可以成就良好的心态。身处一个行色匆匆、变动不居的时代,面对浮躁、功利、奢华、喧嚣,有的人思虑重重,坐卧不宁;有的人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有的人工于算计,患得患失;有的人追名逐利,得陇望蜀。原因就是欲望太多、想得太复杂。庄子说:“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嗜好和欲望太重的人,他们的心智必然被堵塞得满满的。如此,对人生的领悟力就必然很浅了,就很难时刻保持睿智清醒的头脑。只有净除所有尘滓杂念,使心态始终保持从容达观,才能悟大道、辨是非、明真理,生出智慧,进入清澈澄明的境界,从而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想像力、创造力。

⑤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处世的简单,可以成就淡泊练达的品格。人是社会的人,是有血有肉的高级动物,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能做到简单处世,是不容易的。简单是一种经历人生磨难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人生峰回路转后的轻松快意,是剔除一切烦恼而海纳百川的智慧,唯此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⑥“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对待名利的简单。人生在世,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越是刻意追求反而越会为其所累,迷失自己。自古以来大凡极致简约者,从来不是玩世不恭、随波逐流的平庸无能之辈,而是为理想和事业孜孜以求者。司马迁忍辱负重,默默砥砺,终成《史记》这部不朽巨著。作家孙犁曾经烽火戎马,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淡然自处著文章,领自然清丽的荷花淀派之风骚。今天,我们在兰考看到泡桐造福百姓的时候,在大亮山看到森林覆盖荒山的时候,就知道焦裕禄、杨善洲的不简单了!所以说,善养简约之品,必能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干事业,“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以入世的精神做事,成就不凡的人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言而有信,诚者自成

汪曦永

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朋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 讲诚信、重承诺。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中庸》指出: “诚者自成也。 ”“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 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

②出言必成,其言方信,“诚信 ”二字是成功的关键。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 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了一根 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镒黄金。就在百姓感觉难以置信之时, 赏金加到了五十镒,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 以此向国民宣布变法 的决心和信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改革法令迅速得到有力推行,为后来秦国的兴盛局面 奠定了基础。

③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不能 得到百姓的信任,则“ 民无信不立 ”,国家就会垮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则“不知其可 也 ”,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 善于诚 ”,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第一位的就是“诚 ”。现代汉语中,将“诚 信 ”二字连用,表示处事真诚、讲信用。诚侧重内心层面,指内心情感的真实无伪、 自然流 露。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诚于中,信于外, 内诚于心,方能外 信于人。

④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 以身涉世,莫要 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 ”清代廉吏汪辉祖认为,只要有一件事 失信于人,别人可能就事事生疑。 因此,必须时时谨记自己的承诺,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曾 子妻子哄骗儿子,要“杀彘 ”给他吃,结果曾子真的要“捕彘杀之 ”。面对妻子所谓“特与 婴儿戏耳 ”,曾子严肃地批评: “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 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戏言虽小,但关乎诚信,为了教导孩子 诚实诚信,曾子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终给孩子“ 烹彘 ”而食。

⑤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每个诚信的故事 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一诺千金的季布、替夫还债的武秀君……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景行 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重 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

⑥人有信则立, 国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秉持持 之以恒的精神,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迈进。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