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好雨知时节

陈爱民

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②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③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④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精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雨下得久,这轻灵的一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向四周,洇向远方。

⑤一犁好雨伴春来。雨的好,还反映在农事农活上。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被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上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⑥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⑦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⑧“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日)

注:①洇(yīn):液体落在纸或其他物体上向四外散开或渗透。

(1)、阅读全文,谈一谈作者笔下的春雨为什么说是“好雨”。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写柳树、紫云英、布谷、白鹭等动植物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标出语句中重音,并说明理由)

(4)、优美的写景散文往往是饱含感情的,体会文章结尾一段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星桥
    ①天星桥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脱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仙乐。
    ②石头哪里没有?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出个样,变出别一种形,别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弱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揉搓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美感,你忍不住要叫,要喊。难怪国画中有一种表现法叫“”法。再说它的形,也实在不俗,它决不肯媚身媚脸地去像什么,是什么。反而,它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在你头脑的储存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构图。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硬是挺立在那里,水从脚下绕,藤在身上爬。它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就是美。脚下的、头上的,还有那些在坡上、沟里随意抛掷的石头,都要美出个样儿;你可以伸手随意抚摸崖边一块突出的石,那就是一朵凝固的云。有时你走过一座小桥,这桥身是一块整石,但你怎么看也是一段枯了多年的树。有时路边或山根的石头连成灰蒙蒙一片,那就是一群抵角的山羊,前弓后绷,吹胡子瞪眼,跃然目前。
    ③天星桥景区的前半部是石在水中。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的影。有的山平光如洗,在水里是一面立着的镜子;有的中裂一缝,在水里就是一道飞来的剑影。而在这很多但并不太高的群峰之间则是365块踏石,游人踩着这些石头,鞋底贴着水面,在绿波上荡漾。当你看着水里的青山倒影时,也就惊奇地发现了自己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美。因为这石的数目暗合了一年的天数,所以在这里总会有一块正是你的生日,此园就名“数生园”。你站在生日石上可以体会一下降世以来这最美丽的一天。景区的中部是两座对峙的山峰,相距数十米之遥,他们各探出一只手臂呼唤对方。但就在相差一拳之远时,臂长莫及,徒唤奈何。这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上大下小,正好卡在其间,于是两手以石相连,成一座云中石桥,千年万年,苍松杂树扎根其上,枯藤野花牵挂其旁。石头能变到这等花样,也算是中外奇观。你站在桥景区的名字大概就是因它而取,就像我们一本散文集取名,就拣其中最得意的一篇。(有删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多幸福的一个世界!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⑨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⑩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⑪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⑫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心落叶

    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了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里固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灰暗!

    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得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低语,和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它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它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叩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远穷绝的枯荣。

    小心落叶。

    这充满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得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

    小心落叶。

阅读

教音乐的物理老师

①他的学生们都喜欢叫他李大兴,我们一般叫他李老师,他是一名山区支教老师。

②我和他在同一个支教学校,正对铺住了一年。我还记得他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就说过:“我不一定是一名出色的支教老师,但我一定是一名尽心的支教老师。”

③李老师一来就接下了八年级物理,顺便接下了九年级的美术,还有三、四年级的音乐课,还是学校一半班级的体育老师。其他课程还算轻松,但是八年级的物理课却是一大难题:如何激发学生对一门新课的兴趣,并且把课上好,这让他颇为费心。

④在看到孩子们做练习题不方便时,他自费买了一台打印机,为学生们打印练习题。

⑤半年过后,迎来了期末考试,忙完学校的期末工作后,李老师也回家了。新年里,八年级班主任给他发了条消息:“李老师,咱们班物理成绩全县第一,超过了县城的好学校。”

⑥学校很小,小到装不下你说话的声音;学校离县城很远,深深地埋在秦岭。

⑦《苔》是他教给学生们的第一首歌:“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教得认真,学生们学得也快。

⑧孩子们没有见过吉他,每次他的音乐课前,就会有一堆小朋友涌入宿舍,叫着:“李老师,走走走!上课啦!”“好好好,等下,我拿一下吉他!”“李老师,他们拿好了,快走吧!"说着拉着推着李老师就要去教室,后面跟着几个男孩子,轻轻地拿着李老师的吉他,紧紧地跟在后面,生怕上课晚了一秒钟。

⑨我记得学校一次停电的时候,我正在教室看着九年级学生自习,学生们先是闹腾了一下,随即拿出自备的台灯开始继续学习。我看到已经习惯了停电的他们,给李老师发了个消息:“李老师,抄家伙。”不一会儿,李老师扛着大家伙来了,学生们“哇”地欢呼起来。李老师一摆衣袖,在讲台上找了一把凳子坐下,吉他一架,对学生们说道:“点歌!”我站在窗台旁,一边听着歌,一边看着月色。

⑩周末的时候,李老师会带着我一起去家访。我们一起搭过老乡们的车,也一起走了好多山路,我们看过家访出发时的朝阳,吹过归途冷冽的山风,走过泥泞路,观过山边松,也看过夕阳一点一点地沉到秦岭中。有一次他独自一人去了一个孩子家中家访,回来和我说:“心真是揪了一把——家徒四壁。”我回想着支教出征前学长们和我们聊过:“有些事,真不是我们一定能解决的。”看到学生的家境,李老师的心境大抵如此吧,所以他才拼尽全力地把最好的教育成绩留给孩子们,还有那一把吉他。

⑪一直到了七月的一天,离别还是躲不过,我记不清那一天有多少孩子来送我们。在离校的车上,李老师一直看着窗外,还有窗外的山。

⑫“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山水环绕,石嵌高山,似白驹过隙,亦如指尖清风滑过。我们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呼喊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把青春热血洒在了每一片土地上。

(选自《教师文摘》2022年第9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