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艾青的诗《树》,完成各题。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人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练习。
                                                                                                        打春
      打春,就是立春。
      立春,是春回大地的节气。在24节气中,再没有比立春更让人这么喜气洋洋的了。立春带着温暖不声不响就扑进了千山万水,融入了千家万户。风变柔了,柔得像婴儿那绵绵的嫩手,拍打到哪儿,哪儿就有甜甜的声响;雨变酥了,酥得像是蓄满了养分的香油,落到哪儿,哪儿的禾苗就长了劲地生发;天变暖了,暖得屋外也像是农家冬日时烧热的大炕,娃儿们吆三喝四地翻跟斗,蹦高高。不光娃儿乐,苏醒了的青蛙也乐,乐得亮开嗓子唱上了。青蛙一唱,燕子就上场了,在天地间上下起舞……春天真好!
      真好的春天,是从立春开的头、起的步。可为啥咱那父老乡亲要把立春喊成打春!乍一听,弄得人心里怪别扭的。打,打架、打闹、打仗……为啥要把一个慈眉善眼的春天和这么个“打”字撮合在一块,这不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吗?
      仔细一想,满不是这么回事,这打春,比那立春,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和打字结伴的词不光是打架、打闹、打仗,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辞典上密密麻麻弄出了几页子。别个的咱不多说了,检出几个熟悉的品品味道吧!
      先想起一个——打草稿。草稿不是正式稿子,可是没有草稿,也就没有定论的文稿。草稿所以草,是那繁杂的思绪就像春风抚过、春雨滋润过的土地,刚刚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转眼间就万紫千红春满园了。而这草色遥看近却无,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过程,用的那个打字,实际是说孕育哩!孕育不是出生,却比出生更重要。草稿不是定稿,却比定稿更重要。定稿不过是强化一个角落,要的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过是删繁就简,要的是万绿丛中红一点。定稿要比草稿好得多,美得多,可要是不有那起先的草稿,哪会有后来的定稿?说透了,这打草稿就是谋划,就是构思,就是初创,如此理解,那么这打春不就是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吗?在这么好的时令到来时,多思思,多想想,“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了吗?把握了春天,就把握了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这春打得应该。
      又想起一个——打鼓。想起打鼓,就想起家乡的威风锣鼓。那锣鼓要是响起来呀,听得人血液在脉管里使劲地奔跑,灵魂在思想里高兴地舞蹈。那个声音,像是天崩,像是地裂,像是排山,像是倒海,像是……不说了,你就是把人间最有声威、最有气魄的词语都喊遍,也无法描画威风锣鼓的神韵。这人间的鼓打到这个份上,真把人类从小虫虫、猿猴猴到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主宰天下的胆识气魄都活画出来了。这鼓打得好!打得好的鼓不是天天打、时时打,是有了节日,有了喜事,值得美美庆贺一回了,才痛痛快快打一场鼓,打一场惊天动地的鼓。如果把鼓字换成春字,打鼓就变成了打春,没想到这打春里有这么激动人心的意思。打春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看来这春还是打着好!
      打春,就是比立春好!老辈人说打春,咱这辈子也说打春,下一辈子,下下辈子千万千万也别忘了打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