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和趋势,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部编版七上《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二: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找出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中得出哪些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该阶段存在哪两大对立阶级?
(3)、根据材料三,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史的主流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和经济两个角度列举秦朝顺应该历史主流的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探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中学以“走进秦汉”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时空观念——四海归一】

秦朝形势图

(1)仔细观察《秦朝形势图》,请在图中方框内写出秦朝都城的名称。据图指出秦朝疆域的特点。

【加强集权——破旧立新】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那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制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摘自《秦汉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史料实证——思想认同】

材料二   秦始皇及其臣下对战国以来蓬勃发展的思想心存畏忌,唯恐妨碍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巩固,因而采取了粗暴的扼杀政策。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后果极为恶劣,战国以来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发展因此遭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禁止)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学术系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服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综上,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特儒学的不同态度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唯物史观——总结规律】

(4)综合上述主题的探究内容,请你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谈一谈你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