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流散,劝之树艺。数年之后,都城坊曲 , 渐旧制;桑麻蔚 , 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现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者,则众杖之。或诉以“乏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 , 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田畴:已经耕种的田地。⑤僚佐:随从官员。⑥秽:杂草多,荒芜。⑦乏:缺乏。⑧有无相助:彼此帮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前陈者/桑麻蔚 B、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公大笑 C、旧制/将何及 D、众杖之/沙鸥翔
(2)、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B、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C、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D、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②召田主劳以酒食。

(4)、【甲】【乙】选文中的百姓都安居乐业,请结合两篇选文分析具体表现及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

        【甲】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卓恕为人笃信,言不宿诺。从建业还家,辞诸葛恪 , 恪问何当复来,恕对“某日”。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以须恕至。宾客皆曰:“会稽、建业相千里,岂得期?”已而恕至,一座尽惊。   

                                                                                                                                                                                              (选自《会稽典录》)

        【注释】①卓恕:三国时期吴国会稽人。②言不宿诺:宿诺,未及时兑现的诺言。说的话无不及时兑现。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诸葛恪(kè):三国时吴国人,曾任吴国太傅。⑤须:等待。⑥会稽:今浙江绍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