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盐仓24秋 九年级语文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

重点词语解释。
(1)、一小舟
(2)、拥毳衣炉火
(3)、雾凇沆砀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下船
(6)、余强饮三大
(7)、舟子喃喃曰
(8)、莫说相公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田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古诗文阅读

【甲】

湖上晚归     【宋】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葉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 , 鸡犬林萝隐隐声。

【乙】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 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皦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 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逋隐居孤山,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常畜双鹤,豢之樊中。每泛小艇,游湖中诸寺,有客来,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 , 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 张岱《西湖梦寻 ·孤山》)

【丙】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宋史 ·林逋传》)

【注释】

①红渠:红莲。   
②诛茅地:引用屈原“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隐逸之地。

③同“皎”,明亮。
④林和靖,林逋,字君复,北宋诗人,下文的林处士是其别称。

⑤遄(chuán): 迅速。
⑥晦迹:隐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