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发展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并不是由单一动力元素构成的。生产力、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社会革命(指在阶级斗争基础上,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思想解放等因素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摘编自吕妍《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研究》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结合材料中五个因素,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材料二   欧美强(国家强大)矣,其民实困(生活困难)。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旺盛)……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立)去。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2)材料二中的"欧美社会之祸",属于材料一中的哪一个因素?为避免此种"祸害"在中国的发生,解决人民生活问题,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明治政府建立后,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19世纪80年代,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摘编自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