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开发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绘画是一扇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时代的起承转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7世纪部分绘画

绘画

简介

《圣母加冕和天使》,约1306-1310年乔托·迪·本多内作,第一个把圣母玛利亚画得端坐在宝座之上,而且看起来更像是罗马的家庭主妇而不是耶稣的母亲。

——苏珊·伍德福德《剑桥艺术史》

《麦哲伦船队通过麦哲伦海峡》,经过38天的艰苦航行,终于在1520年11月28日,穿过了麦哲伦海峡。从这一天起,人类终于知道世界大洋都是相连的,陆地也不能分割它们。

——施鹤群《大航海:改变人类历史的发现之旅》

在光荣革命期间,一向依附詹姆斯二世的贵族乔治·杰斐斯遭到了伦敦群众的围攻,后来被关进了伦敦塔,几个月后死在了那里。

——郭文钠《英国》

(1)、根据材料,提炼这一时期的总体历史特征,并结合绘画反映的史实加以说明。
(2)、请列举一幅达·芬奇的绘画,说明其如何反映“时代的起承转合”。
(3)、图像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图像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举一反三
史实与推论: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重大改革相伴而生,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实或史料

推论

判断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 ----《韩非子·和氏》

商鞅变法这一措施体现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他(达·芬奇)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的是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在剑桥大学,牛顿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几乎从来不参加娱乐活动,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干脆忘记了吃饭。”

----《大国崛起·英国》

牛顿废寝忘食地工作,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日本勇于吸收外来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借鉴意义。


1921年俄共布“十大”后,受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哈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

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苏俄实行了经济政策。


罗斯福称“产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立法。”美国的工业产值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

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彻底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