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敦颐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楚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

【注释】①帝:指明英宗。②邝埜(kuàng yě)人名,③郕(chéng)王:即明代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至若春和明           景: 
斯人,吾谁与归        微:

也先大入              寇:  
驾陷土木              及: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4)、【乙】文中的于谦是否具有【甲】文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请简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范文正公集叙》)

      【注】①轼:苏轼自称。②总角:指童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